用户名: 密码: 账号登录 微信扫码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课程教学>>正文-> 

语文备课组第七周活动材料

时间:20251015日下午第节课

地点:七(3)班、集备室

主题:朱建秋老师《往事依依》的授课及评课交流

活动方案:

1.下午第节课听公开课;

2.第二节课课间进行评课交流。

研讨记录:

一、听课环节记录

朱建秋老师以于漪的《往事依依》为授课内容,围绕“往事与成长”主题,设计了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文学与教育的融合。

(一)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从字词入手,重点讲解了“渺”“雕镂”“心旷神怡”“慷慨”等词语的读音与含义,结合偏旁、语境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注重语言积累与运用。

(二)任务驱动,梳理脉络

通过“任务一:梳理概括‘依依往事’”,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以表格形式归纳于漪老师童年至初中阶段所经历的几件往事及其影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理解“往事”与“成长”的内在联系。

(三)诵读体会,感受形象

在“任务二:诵读体会金色的回忆”中,老师组织学生朗读文中描写山水、诗句的语句,引导他们边读边想象,感受形象思维与审美情趣的培养。学生通过小组分享课外诗句,进一步拓展了对祖国山河与四季景物的感知。

(四)仿写训练,学以致用

“任务三:仿文笔风华”环节,老师指导学生赏析文中对两位国文老师上课情景的描写,学习人物描写与段落结构,并尝试仿写自己最受感染的课堂片段,实现从读到写的迁移。

(五)作业布置,延伸思考

朱老师布置了摘抄四字词语与仿写“金色往事”的作业,既巩固了课堂所学,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记录美。

二、评课环节汇总

(一)亮点总

1.教学设计层次清晰,任务驱动有效

课堂以“预习—梳理—诵读—仿写”为主线,环节衔接自然,任务设计具有阶梯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注重朗读与表达,提升语文素养

朱老师在课堂中多次安排诵读、小组讨论与仿写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与表达能力,尤其在赏析老师朗诵片段时,引导学生关注描写方法,实现了读写结合。

()改进建议

1.问题设计可更整合,增强探究性

部分问题略显琐碎,建议围绕核心主题整合为两三个主干问题,如“于漪的往事为何‘依依’?”“文学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成长?”等,以激发学生深度思考。

2.诵读指导可更细致,突出感染力

在朗读教学环节,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语气、节奏、情感的个别指导,通过范读、赛读等方式增强感染力,让学生真正“入情入境”。

听课教师:丁晓勤、何美萍、闫涵、关冰洁

过程性材料:签到簿、活动照片、活动记录

扫描全能王 2025-10-17 14.50_1

IMG_4062

IMG_4063

IMG_4067

89C662CB36AB6C0C6CAF526C86F9A3AA(20251016-184323)

撰稿:关冰洁

校对:李中原

审核:张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