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
八年级地理 《长江三角洲》——展示课
二、活动方案
1.杨飞霞老师和周小燕老师老师共同讨论八下《长江三角洲》的要点;
2.由杨飞霞老师在八一班开展本节组内公开课,理科教研组老师到场听课;
3.组内公开课后教研组老师进行集体课后研讨;
三、研讨记录
2025年3月6日上午第三节,杨飞霞老师在八一班开展了一堂展示课,课题是:《长江三角洲》
活动一:江海交汇之地
1.读图思考:请大家阅读课本50-51页内容,结合老师所给资料,试着从位置和范围、地形、气候、河流四个方面来归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完成填充图册20页。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地形:地势低平,以平原为主
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河流: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棋布
2.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地势、气候、河湖
3.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位置的优越性
活动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上海市本地区核心城市,对周边乃至全国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2.同城效应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人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借助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活动三: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业
1.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杭州西湖
2.水乡古镇:江苏的周庄、同里,浙江的乌镇、西塘
3.戏曲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
4.旅游发达成因:旅游资源数量多、历史文化价值高、水乡风光特色鲜明、交通便利、服务设施完善、距离客源地近。
课堂小结
理科教研组老师在课后研讨时对本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本节新授课课内容充实,效果明显。探究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探究实践。同时,他们也指出了课堂的几点不足:1.小组活动可以给予更多的提示和指导;2.内容过多,学生接收较困难。
四、其它过程性材料
撰稿:杨飞霞
校对:李中原
审核:李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