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账号登录 微信扫码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课程教学>>两组建设>>正文-> 

物化地生教研组第六周活动材料

一、主题

七年级生物 第十章 第二节 人体的血液循环  第二课时——展示课

二、活动方案

1.王丽珍老师、沈芬老师和陈玉莹老师共同讨论七年级生物第十章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第二课时

2.由陈玉莹老师在七二班班开展本节组内公开课,理科教研组老师到场听课;

3.组内公开课后教研组老师进行集体课后研讨。

4.准备实验材料(彩纸、白纸和血液循环展示仪)

三、研讨记录

2024年3月28日下午第一节,陈玉莹老师在七二班开展了一堂七年级生物第十章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第二课时的展示课。

在课堂刚开始时,陈玉莹老师先带领大家回顾了一下心脏的结构图,回忆心脏的四个腔和与之对应连接的血管的名称。

活动:认一认,辨一辨

首先播放演示的视频,小鱼尾鳍中的血液流动,辨认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以及血管中血液的流动方向。

总结:心脏流向动脉流向毛细血管流向静脉流向心脏,周而复始。

比较动脉血和静脉血,动脉血含氧量高,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量低,颜色暗红。

活动二:演一演,画一画

模型展示血液循环过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自主学习课本54页的血液循环相关内容,参照视频介绍,四人为小组,角色扮演出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解说流动方向和血液成分。根据小组呈现利用发的白纸四人为组合作绘制出血液循环的流程图,选取小组代表上黑板用所给的道具绘制血液循环过程。

理科教研组老师在课后研讨时对本节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本节新授课内容充实,效果明显。设置小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探究实践。同时,他们也指出了课堂的几点不足:1、小组合作时,学生分工不够明确,存在学生没有事做的情况;2、本节课内容相对来说较为抽象,实际操作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可将问题更为细化,化难为易。

四、其它过程性材料

IMG_256

QQ图片20240402143327

QQ图片20240402143344

撰稿:陈玉莹

校对:李中原

审核:李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