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时间短,任务重,为了实现学校稳步提升的目标,严格按照中考课程标准,以区教研室下发的《一轮复习学习单》和《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为抓手。同时保证以学生为本,夯实基础,注重过程;精选问题,提升减负;强化训练,发展能力。
二、学情分析:
我校初三数学在区期末统考中位于区下游水平。学生数学学习中克服困难的意志不够,预习学习不够到位,学习中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课程整合中适当拓展一些课外知识,力求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学设计时多以中等偏下水平为参考标准。
三、复习策略
一轮复习主要时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复习策略如下:
1. 重视课本,系统复习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
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
2. 按知识板块组织复习。
区教研室统一下发了一轮复习资料,该资料是以南京市中考指导书为主要素
材进行了拆分,结合部分配套教材内容和中考题编制而成,质量较高,所以在一轮复习过程中,初三数学将结合学情使用这套资料。
3. 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基础知识即初中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定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各
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知识结构,形成整体的认识,并能综合应用。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外,还十分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熟练掌握。
四、具体实施
1.加强集体备课
借团队的整体力量来提高个人的备课效率与针对性,准确把握教学进度。坚持以中考要求为导向,低重心、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精选例题习题,尤其重视课本上典型例题习题的使用与改编。
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复习要低起点,重基础,精讲精练。特别我们的学生,基础薄弱,可以在做题中去回顾知识点,记忆公式。教学中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层次性,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事做,并有所收获。并注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 做好训练反馈
及时反馈,质量要保证。对于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
个别辅导以及生生帮扶相结合,及时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反馈内容包括:(1)本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关键在哪里;(2)指出学生的典型错误,并分析在知识上、策略上错误原因;(3)表扬并推广学生中的优秀解法;(4)介绍每一题、每一步的评分标准,让学生对中考多了解、接触。
4. 关注待优生和优秀学生
对待优生尽量做到多提问、多个辅、多关爱,从知识到精神上都给予力所能
及的帮助。也要注重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发散思维,培养解题技巧,力求解题完整。
五、注意事项:
1. 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易:中:难=7:2:1的比例,基
础分共84分,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达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 中考有些基础题时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所以要让学生在一轮复习过程
中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
3.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以求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六、具体工作及过程安排
时间 | 内容 | 重点强调 |
第一、二周 | 第七章 锐角三角函数 | 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式;锐角三角函数在数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
第三周 | 第一章 数与式 | 基本概念以及计算法则 |
第四周 | 第二章 方程与不等式 | 各种方程的解法、方程间的联系以及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第四、五周 | 第三章 函数 | 函数的性质与应用、图像法 |
第六、七周 | 第四章 图形的性质 | 图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知识间的联系 |
第七、八周 | 第五章 图形的变化、投影、相似与锐角三角函数 |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式 |
第八周 | 第六章 图形与坐标 | 坐标法 |
第九周 | 第七章抽样与数据分析 | 基本概念 |
第九周 | 第八章事件的概率 | 第一种概率下的几种求法 |
第九周 | 第九章尺规作图 | 常见的尺规作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