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账号登录 微信扫码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课程教学>>正文-> 

2021年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物理中考的复习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身发展为本”的思想,树立“质量是教学生命线”的意识,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根本,整体提高复习课的质量。

提高针对性:重视对考情(考纲、考题)和学情的分析研究。

落实科学性:明确任务,高效备考,寻找一条离成功最近的路。

二、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整理基础薄弱,尤其是在力学和电学两个板块。在历次的考试中排在下游水平。从班级层面看,优等生人数偏少,主要是中等生和待优生。待优生的基础很薄弱,而且对学科的认可度以及精力的投入远远不够。所以,复习期间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取得成效的关键。

三、复习策略

1.认真研读《中考指导书考查要点,仔细解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中考的方向,把握中考的重点和难点,让我们自己明白要给学生教什么,让学生明白学什么,考什么,避免盲目对知识点的加深与拓展,做无用功,让学生感到很难很累,从而对本身就有些枯燥的复习产生畏惧感(如:复习压强和浮力时,根据考纲的要求完全没有必要讲解太复杂、太难的计算题。)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进行有效复习 (时间:3上旬4月中旬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初中物理教材共4册书,18个章节,而解答任何题目都离不开对书本上基础知识的正确理解,因此本轮复习要通过有效的基础讲义引领学生通读加精读课本,不放过书本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个例题,每一个实验,每一个作业题(有些考题源于书本上的实验),对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引入,对每一条物理规律的得出,对每一个物理公式的意义都要认真揣摩,把握其本质,老师在复习过程要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梳理知识,找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体系,不遗漏知识点。加强基础时,突出抓住10个重点知识(力的概念、二力平衡条件、密度、压强、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比热和热量的计算、欧姆定律、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电功电功率)。

四、具体实施 

第一轮复习的形式:以《南京市物理中考指导书》这本资料为模板,认真研读资料上的“双基回顾”、“学法指导”、“例题分析”、“复习练习”四个环节,必要时有针对性地翻阅教材,老师针对集中问题点拨,达到用最短时间、最佳效果来梳理“双基”,之后学生完成资料上的训练题,起到进一步巩固检测的作用。

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中的技能和方法等基础内容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所有中考题的来源。分析中考成绩显示,无论是成绩差的同学,还是成绩好的同学,都有基础题失分严重的现象。第一轮复习就要依据教材,落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掌握。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复习时应多问几个为什么。如:

◆该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即“为什么要引入该概念?”

◆该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怎样测量?

◆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有没有易混淆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2)对基本规律的理解,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该规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该规律成立的条件或适用范围是什么?

◆该规律的公式表达式及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

◆如何应用该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3)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形成过程中的科学方法的理解。近几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查科学方法的题目所占比例逐年增加,现在已达10%~15%。初中物理常见的科学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等。复习时要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和认识这些科学方法,如速度、密度、压强等概念的形成中,以及欧姆定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阿基米德原理等物理规律的形成中都含有“控制变量法”;电阻等概念的形成中含有“等效替代法”;电流、电阻等概念形成中含有“类比法”。

4.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实现四化”,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所收获,基础好的同学有所提高。

(1)记忆关。要求记住所有的计算公式和基本规律。没有准确的记忆,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结果。

(2)基本方法关。如控制变量法的理解等。

(3)基本的解题技巧关。要求熟练掌握解基础题的思路。最后实现:

①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④审题仔细化

    总之,第一轮复习一定要以课本为主,对课本上的每一段话、每一幅图、每一个实验都要认真思考其中所包含的物理原理和基本规律,要特别注意发现自己尚不理解或理解不深的问题,以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目的,真正做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既全面又深刻。

五、保障措施或注意事项

1. 试题、练习的选取要具有代表性,要突出重点、关注热点、不留盲点,复习中以《课程标准》中设定的知识点为着眼点、围绕考点、突出重点。譬如重要知识点有“力和运动”、“压强和浮力”、“电功和电功率”、“能量”等。重要实验有“密度的测定”、“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以及“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的实验等,对此要展开高效的专题训练,同时关注中考热点问题的搜集与训练

2. 强化试卷批改,重视试卷讲评;老师讲评试卷切不可只是简单的对答案,针对试卷的批改讲评时要能做粗犷式和精细化(粗犷式:对于中考的重点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的,点到即可,不浪费宝贵的时间;精细化:对于中考的重点,学生错误较多的,讲评时要像绣花一样精细,使学生真正掌握,能举一反三,在下次的试卷仍然要出相关的变式题目。)并让学生将考试和练习中的错误用红笔记录在案,并总结归纳产生错误的原因,做到真正的查漏补缺。

附:

2021中考一轮复习计划时间安排表

时间

内容

重点强调

3.83.12

声现象 光现象 粒子与宇宙

声学和光学在初中阶段只涉及到基础部分,比较简单,因此合在一周进行复习。复习过程中回扣课本,抓好基础。

 

3.153.19

物态变化  热和能

能量转化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结合物态变化的知识,让学生理解温度的变化是关键点,以温度变化为突破口,进一步解决热和能的问题。

 

3.22-3.26

  密度及其计算

 

密度的计算在中考中涉及的也不多,一般都是和比热容结合起来进行考察。本章重点在于密度的测量实验,让学生理解实验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操作目的。

 

3.29-4.2

力和运动  压强 浮力

力学作为中考的考点,也是学生的第二个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好三种性质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会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能够判断平衡力。压强和浮力不涉及到定量的计算,但是定性的分析是一个难点。一轮复习还是以浮力和压强的基本概念为主,只有吃透了理论,才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4.6-4.9

机械功  功率

本章的计算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对于抽象的功的概念理解不清,导致计算出现问题。复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适当的加强计算,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12-4.16

电学基础与欧姆定律

电学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而欧姆定律又是电学的基础,因此重现欧姆定律的探究过程,为后面的电功、电功率和电热的复习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4.19-4.23

电功、电功率和电热

电与磁

复习了电学基础之后,趁热打铁,将难度较高的电学计算惊醒系统的梳理。一些重点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分组重新做一遍,加深印象,进行二次理解。必要的公式变形,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推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