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
组内研讨,集体备课
二、活动安排
教研组长提前通知本组组员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地点,并准备好相应的材料
三、研讨记录
2025年9月17日上午第一节课,物化地生教研组在一楼办公室展开集备。
物化地生教研组:
(1)请生物、物理、化学学科抓紧时间落实实验计划发布,便于后续后面实验的预约与完成;(2)本学期一共有23周,期中学情调研时间在第11周,期末学情调研的时间大概在第二十二周,请各学科除去假期,算好时间,注意教学进度与节奏。(3)学生课后的时间有限,请各学科精心编制课后习题,以基础题为主,控制好时间,让每一位同学都有事情可做。紧接着,各学科备课组分别研讨。
化学备课组:
首先,沈芬老师就暑期全市培训的相关内容,涉及到新旧教材的变化与组内其他老师进行了分享。其次,对新授课《我们周围的空气(第1课时)》展开讨论,其要点:
(1)该课时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内容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对于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将原来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从演示实验变成思考与讨论。删除了实验现象、结论等内容,更侧重于实验原理。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强调拉瓦锡实验和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原理,弱化实验误差分析的教学。
(2)了解空气的组成,结合空气发现史初步建立科学研究意识,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初步建立物质分类意识。
(3)预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挑选典型课堂练习;
(4)作业设计:课后巩固精选近五年期中、期末甚至模拟学情调研及中考中关于空气的习题。
四、其它过程性材料
撰稿:沈 芬
校对:李中原
审核:张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