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账号登录 微信扫码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专业研修>>正文-> 

从善于“借脑袋”到主动“造脑袋”

从善于“借脑袋”到主动“造脑袋”

白 连 顺

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说:我们既要善于“借脑袋”,更要学会自己“造脑袋”。

觅秀街中学自建校之日起,我们就坚定地坚持全面育人、全面课改、全面发展之志向,系统地汲取271教育的精华,扎实求进,更是在全面学习探索中不断地消化吸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事实上有了一座现成的桥,我们不需再建另一座过河的桥,更不需要还到处找石头以便摸着石头过河。当然,我们期待自己建一座更好的桥,方便更多人过河。创校之初,觅秀课改必需“借脑袋”,跟踪借力,并不断地内化聚力。

课改需要一点品质,热爱、智慧、人性、坚韧、包容、开放是课改人的特质。觅秀课改不能公式化、简单化和同质化,也不能也无法生搬硬套,需要主体自觉和智慧生成,课改非一劳永逸,更非一日之功。在我校课改进入新的拓展深化时期,为了更新我们的课改理念,检验和完善我们课改成果,不断反思和破解我们课改困惑,更好地审视自己的不足,吐故纳新,发展新的生长点,我们需更高端地觅秀。正如我们老师说:昌乐二中是一本书,值得我们反复阅读。期中之后,20155323日,我校15位课改同仁分三批第三次到山东昌乐二中专题式考察学习,进一步借脑以图造脑。

昌乐二中依然开放包容,热情好客,待之如初,给我们尽可能的支持。我们每个老师也蛮拼的,克服生活诸多不便,协同作战,主动跟进,扎进课堂和办公室,交流座谈,五天时间,几乎没有浪费。大家仔细地体验、深刻地反思,在育人情怀、育人理念、育人觉悟、育人方式和育人水平上收获颇多,学习反思中谈到导学案、课堂、培训、学生、教师、管理、文化,谈到了校本课程、课程整合、社团建设,有的说学无止境、有的说任重道远,有的要发扬“拿来主义”精神,择善而从。大家都在反省、在思辨、在沉淀、在内化、在激越。大家不虚此行,我对我们团队、对我们课改、对我们育人、对我们觅秀街中学的未来充满信心。

一、觅秀需尽心

此时的昌乐二中早已由总部身份事实上退居271集团一个分校或首席分校,但是该校却仍担当着中心和先导的责任。

271集团力图去模式化,又不遗余力地将271理念上升为理论。可不,赵丰平校长的第一本专著《教育其实很简单》正式出版,并在所有分校得到实实在在、全全面面的学习。这是他将271教育改革发展理念一次集中整理、提炼和升华,也是一次成功改革的宣誓与张扬,具有里程碑意义。另外,学校在出台《山东省昌乐二中教科研章程》基础上,将《271教育研究》以正式刊物形式出版,现已出版3期。

271教育集团坚持学历教育、教育投资、教育文化三大事业发展板块,始终坚持271教育价值观、271教育特色课程、271教育特色课堂、271教育特色学生自主管理,并实实在在地落实为各学科教育信仰、学科教育价值观、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育人目标,打造学科特色,彰显个人特色,现在,二中老师们正积极创设自由、民主、安全的课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和能力主动地成长。

昌乐二中让我们见识到了“将规范修炼成一种习惯,将认真内化为一种性格”是什么回事了。说真的,二中的做法有许多是我们没想到的,即使我们想到了,也是很难做到的。这就是教育奇迹,这是我们每一个觅秀人必须折服的。他们提出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这里的“每一个”、“快乐地”、“自我教育”是缺一不可,能做到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只有尽心学习,而不浅尝辄止更不自以为是,才能真得学有所获。

当前,271教育特色课堂已经从“课堂高效”走向“全面育人”。学校创新形成了以“探究、合作、引领”为核心,以“育人立意、全面放手、问题导向、回归生活、学科特色”为指导思想的课堂思路。老师们积极参与,主动研究课堂育人方法,深刻理解育人立意,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打造有鲜明个人特色和学科特色的课堂,引领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目标明确、兴趣盎然、积极参与、思维活跃。

学校全面实施项目管理,学校领导老师层层签订四级项目书,每位领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都以项目管理统筹,纲举目张,每个项目作为一个闭环,专人专项,一干到底,用项目管理落实学校及个人教育教学及管理目标,丰富教学经验,积累教育智慧,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管理成本,既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又为每一位教师提供了自身成长、实现教育人生的平台。

我们祝贺271的进步和荣耀,我们更需理性地对待271教育创新。

二、育人需静心

我们觅秀街中学坚持了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但说实话,这不是简简单单、随随便便能做到的。有人说,教育的艺术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励和唤醒。践行全面育人的主导是学校各级领导班子,主体是全体老师。这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高度的内在自觉及无私无畏的气魄和韧性,需要团队合作,需要同伴互助,更需要自我砥砺。

271教育以“没有学不好的孩子”为教育信仰,这句话本身就有极深的教育情怀和境界。但更重要的是,为了这个信仰,271教育坚持“帮助每一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让每一个孩子快乐地走向自我教育”的生本教育、个性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快乐教育、自我教育等教育路径,唤醒和焕发学生内在潜能和行为自觉,否则育人就是空话,学不好仍然学不好。

一年来,我校较好的全面育人绩效,来自我们的高度责任心和课改自觉,更来自我们的静心耕耘,不浮躁、不折腾。我们没有必要也无法跟昌乐二中亦步亦趋,片面或僵化地学,只能是邯郸学步。其实,世上本无模式,有的是信念,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信念。当前和将来,更需我们静心潜心,不妄自菲薄、不眼高手低、更不自我切割。课改需踏踏实实,精心做好每一件事,善始善终、善始善成,低调守成。

三、课改需精心

习大大在与台湾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交谈时曾引用《尚书》中的一句话:“虑善以动,动惟厥时”。意思就是,考虑完善了就要行动,行动则抓住时机。对此,我感触很深,我们的通病是坐而论道大有人在,这类人好像自己什么都懂,能洞察一切,生怕别人说自己不懂,而真正起而行之的人却不多。实践出真知,说空话容易,革自己的命难,但最难的在于自己亲力亲为的实践。

我们觅秀归来,我们每个人有许多感悟甚至有点大彻大悟,但是真正自觉地落实在实践上是需要革命的果敢勇气和奉献的执著精神。我期待我们觅秀人都能这样去做,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或者说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在当下,在课改攻坚阶段,我们觅秀街中学老师们不牢固地确立课改理念和信念不能算课改,不形成自己一套系统的、比较熟悉、较为成功、有自己风格和特长的关于觅秀课改学科类或专项类的经验和成果不能算课改,不能很好地制定和实施课程整合方案、校本课程方案、社团方案、阅读课程方案和教师个性化专题式培养方案也不能算课改;觅秀街中学的领导们缺乏课改理解力、执行力和领导力无法课改,不能规划、整合、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课改无法课改,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抓大不放小,也无法课改。觅秀街中学更要在以上基础上,精心谋划、精心实施课改,既要坚守,更要创新。

我们学校要在觅秀教育理念之上,旗帜鲜明地坚持生活教育思想,让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因为我们无需东奔西走“造理论”,其实生活教育思想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理论。我们不必刻意追求教育的不同和个性,而是要在生活教育思想这一共性之上追求觅秀教育之个性。这样,我们在培育校园文化和培养学生方面将更有章可循。比如,我们学校的省陶研会生活力课题《学校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研究》就具有生活性和时代性。

学校将在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围绕觅秀教育理念整体规划学校文化,打造学校品牌,包括构建沸腾而美丽的觅秀课堂、开发系列生活化校本课程、阅读课程和社团活动,也包括完善全面育人策略,创新学生评价标准和方式。同时,我们将以生活教育思想为主导,有机融入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学习科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等。

我们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这是我们的共识,也是我们成功经验和育人增长点。我们老师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配“导航仪”——创编学习规划书,以突破零散的一课一课地上、一课一课地学。让规划书告诉学生本单元整合了什么内容及哪些是重要的学习环节(单元内容),本单元用几课时完成、大致每一节课上做什么、课下做什么单元规划),还包括单元评价和检测学生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将要学习的单元将安排几课时完成,从而让学生学会自主管理和规划自己。

271项目管理是好的,课堂超市可能也是好的,但我们没必要忽视我们现实状况盲目地“追新”。有些过程环节是不能缺失和任意取舍的,觅秀街中学课改需扎实做好每一件事、每一件以小见大的事。

觅秀街中学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和关键期,挑战是新的,答案也是新的。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竞争的环境,我们要主动适应,不要期待现成的答案和一成不变或一劳永逸的良方。学校要做的事很多很多,唯有课改才是我们崇高的教育使命也是我们核心竞争优势;唯有课改,才能确保我们学校办学效益和社会贡献率;唯有课改,才能为师生的发展创造各种平台,确保我们师生更好地发展,对学校发展的意义十分重大。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原主任、华东师范大学陈玉琨教授认为,真正的名校基本特征有三点: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考试考得满意。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这样描述其理想的课堂:“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觅秀课改将以“高位”、“高兴”、“高效”为原则,既要善于“借脑袋”,更要主动“造脑袋”,不断激活办学活力和潜力,积极走进老师和孩子的内心世界,让教学考有机统一,让教学与教育、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学生、课堂与生活融为一体,让学生成为成长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生命成长本身的需要,快乐地发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