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目标
1.帮助学生寻找人生目标和道路,了解个人发展与人生规划的关系,领悟学习和进取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较高公民素养、高度社会责任感和民主平等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与人相处、团体协作的能力,正确处理成长困惑、人生挫折,健康成长。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动学习、科学探究、大胆实践与尝试,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弘扬伟大的人性。
二、课程实施团队
(一)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1.组成:
组长:魏宏虎
副组长:丁晓勤
成员: 陈小锋 苏巍 何美萍 李福琴 李铃 王晓云
王婉婷(觅慧一班) 熊文慧(南雁二班)
2.职责:
(1)每两周召开一次课程创新团队会议(时间:每周四下午第四节课;地点:初一 (3)班教室;参加人员:创新团队成员、每周示范课导师),讨论研究下次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大胆创新课程的实施形式,一起帮助示范课老师设计备课,搜寻材料,研究课堂形式,确保特色突出,学生喜欢。
(2)每次课程创新团队对各班《人生规划》课程的实施情况及课程育人效果全面调研。
(3)首席导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课程学习、活动参与等情况搞好评价,由课程创新团队组织首席导师具体落实。
(4)每两周的人生规划课程示范课,所有上课导师参加,结束后积极评课,改课,修改完善课件、课堂设计思路。
(5)负责与家长委员会会商,扩大教育资源和学校影响。
(二)课程实施创新团队
1.组成:
组长:各班首席导师 成员:各班导师团成员
2.职责:
(1)每周召开一次班级《人生规划》创新团队会议,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创造适合本班的最终上课形式。
(2)对每一项课程内容重点做好发动、引领、组织实施。
(3)重点做好过程评价,把同学们在课堂和校内外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表现与基础素养评价挂钩,纳入评价。
三、课程实施原则和措施
1.生活化原则:人生规划课的内容设计应该和孩子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孩子们关注自己的生活,关注身边的世界,自发关注社会、融入社会,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
2.统一性原则:每月一个主题,每两周一次主题规划课,由首席导师和人生导师各自思考,共同搜集相关资料进行集体备课,最后分别执教。课程开设时间: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团队成员之前确定授课思路,制定好课件,上该主题的导师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班级特点完善备课设计,上好自己的课。
3.主体性原则:人生规划课应该以孩子们作为主体,提倡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感悟,让孩子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通过自主的体验中得到深刻的教育。
4.创新性原则:(1)地点的创新: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地点主要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广场甚至校外进行。(2)上课方式的创新: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亲身去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格外关注调查、访问、体验、讨论、分享、规划与设计等环节,注重实践模式,如辩论赛、座谈会。
5.丰富性原则:积极开发授课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资源,有能力的家长给我们提供教育资源。
主 题 |
周 次 |
课 题 |
执教者 |
主备人 | |
觅慧一班 |
南雁二班 | ||||
3月 公民素养 |
1 |
新学期班级培训 |
何美萍 |
李福琴 |
何美萍 |
2 |
学习雷锋精神 |
周 喻 |
程雨晴 |
周 喻 | |
3 |
做行知雅秀的学生 |
丁晓勤 |
陈小锋 |
丁晓勤 | |
4 |
公民素养与终生学习 |
陈小锋 |
丁晓勤 |
陈小锋 | |
4月 国学文化 |
5 |
明礼,民族之魂 |
程雨晴 |
魏宏虎 |
程雨晴 |
6 |
清明节放假 |
|
|
| |
7 |
弘扬国学经典 |
谢 玲 |
叶明生 |
谢 玲 | |
8 |
品读国学的智慧 |
张 黎 |
苏 巍 |
张 黎 | |
5月 志愿服务 |
9 |
期中考前总动员 |
何美萍 |
李福琴 |
李福琴 |
10 |
期中学情调研总结 |
何美萍 |
李福琴 |
何美萍 | |
11 |
在生活中多点奉献和关心 |
李 铃 |
李中原 |
李 铃 | |
12 |
服务他人完善自我 |
李中原 |
李 铃 |
李中原 | |
13 |
志愿服务,奉献自己 |
叶明生 |
苏 巍 |
叶明生 | |
6月 理想信念 |
14 |
人生,不能没有理想 |
王晓云 |
周 喻 |
王晓云 |
15 |
让我们在磨砺中成长 |
何美萍 |
谢 玲 |
何美萍 | |
16 |
父爱如山 |
张 黎 |
李福琴 |
李福琴 | |
7月 爱国教育 |
17 |
端午节放假 |
|
|
|
18 |
期末总评价 |
何美萍 |
李福琴 |
李福琴 |
五、课程评价:
1.评价团队:
(1)《人生规划》课程评价团队:
组长:魏宏虎 副组长:丁晓勤
成员:陈小锋 苏巍 何美萍 李福琴 李铃
班级《人生规划》课程评价团队:
组长:常务班长 成员:各自主管理团队负责人
2.对导师的评价:
主要包括三部分:《人生规划》课程备课设计、课堂调研和学生问卷调查。
(1)课前调研老师们《人生规划》的课堂设计,作好情况记录,及时反馈。
(2)一月一晾晒各班级导师团的《人生规划》课程备课设计,优秀学习,问题整改。
(3)期中、期末组织两次学生问卷调查,调研各班《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效果。
3. 对学生的评价:
(1)邀请家长参加观摩《人生规划》课程,召开讨论会,做好问卷调查。
(2)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与课程学习相结合,既有认识评价又有行为评价。
德育处
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