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当前教育发展形势,为统筹校本培训,结合学校工作配档表,特制订本学期校本研修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立足觅秀教育改革、教育发展需要,以校本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校本教研、教育管理、校本科研一体化发展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结构优化、个人提升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建立学习共同体、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水平,为推进全面课改、全面育人、全面发展提供师资保障。
二、总体要求
校本研修的着力点必须要按校本研修计划所确定的原则、目标、措施统一进行,协调操作,重在过程,收在结果;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方式的提高和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上;立脚点必须放在每一项工作的反思总结和记载积累上。
三、过程管理办法
(一)具体活动
1.大力开展教师读书活动。
(1)学校统一制定教师的必读书目,各教研组讨论并选出相应书目,供教师借阅,创造条件开设好教师阅览室,丰富教师学习生活。
(2)每位教师学期初制定个人阅读计划,每学期至少读6本及以上的书,必读3本,选读3本及以上书籍;行政管理人员每学期至少读9本及以上的书,必读6本,选读3本及以上书籍。
(3)以教研组为单位举办几次教师读后感写作比赛,并奖励优胜教师。
(4)开展校级读书交流活动,共同感受阅读的收获与喜悦。
2.积极开展教研系列活动。
每学期组织6次以上的全校性教学研讨活动(创新课、研讨课、示范课等)。每次活动由各教研组、备课组集体备课,由主讲教师说课,各学科全体教师参与观课、评课,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不断丰富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积极拓展校外教育资源.
(1)学校定期选送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外出培训教师做好学习笔记,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作二次培训,及时交流,分享心得。
(2)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活动,养成写心得感悟的习惯,书面上交教导处。
(3)学校适时适地组织教师到外校参观和校际交流活动,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4.扎实推行同伴互助,努力促进个人反思。
(1)认真开展好教师结对发展活动,做好共成长教育教学活动,学年结束后参照制度进行考核、评奖。
(2)以教研组为单位,依据各备课组大力开展形式各样的听课评课活动,课堂教学创新展示活动,合理安排,制订计划,确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3)引导广大教师养成勤写“教后反思”习惯,本学期学校将以教研组为单位举办一次“教学反思”展览活动。
(4)组织指导好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活动形式要多样,主题要突出,切入口要小,要把教法研究和学法研究紧密结合。
5.强化科研意识,确实抓出科研成效。
(1)以学校课题为核心课题,合理布置好组员子课题的拟题、研究、实践工作,并以此建立课题研究管理的网络。
(2)课题研究要讲求实效,要结合校情,要与教师个人实际需求相结合。
(3)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分析总结等,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总结。
(4)除学校核心课题研究外,以教研组为单位,落实好教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和立项工作。
(二)校本研修活动每学期安排表
项目 | 内容或主题 | 形式 | 对象 | 负责人 | 备注 |
师德培训活动(半年至少一个专题) | 提升师德修养 | 培训 | 全体教师 | 许文华 | |
班主任培训活动(半年至少一个专题) | 课改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 | 汇报交流 | 校内部分教师、外校教师 | 丁晓勤 | |
青年教师发展班或发展团队活动 | 青年教师育人故事
| 汇报交流
| 全体教师
| 何美萍
| |
团队活动(半年至少2次) | 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课改 | 校际交流 外出学习 | 全体教师 | 李 铃 | |
学科校本教研或培训活动(半年非固定学科至少3次) | 创新课、研讨课、示范课 | 校内赛课 | 全体教师 | 李中原 | |
全员培训 (半年至少一次) | 省级课题的研究 | 来人指导 | 全体教师 | 王雁 | |
其他自荐活动 |
(三)保障措施
1.设立学校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构建学校校本培训管理网络。建立由学校长和资深教师组成的咨询小组,对培训内容、课程设置、培训过程进行指导。
2.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活动,每学期请有关的教育专家、教研员来校做专题讲座。以备课组为依托,开展切有实效的教研活动,推进学科教学建设;以各类培训班、提高班、研修班为依托,开展青年教师培训活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以区科研部为依托,开展专题研究,推进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水平。
3.出台倾斜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将教师的业务培训与岗位聘任、学期考核挂钩,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努力打造一支学科齐全、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4.结合学校办学情况和师资水平状况,有计划地安排学科教师参加市、区级培训、进修和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