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账号登录 微信扫码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教师发展>>正文->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北京传统文化学习有感

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与发展是现在教育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在九月二十号到九月二十三号非常有幸参加了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组织开展的关于传统文化学习的培训。通过这次培训不仅仅对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意识到传统文化是我们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这次培训内容不仅包含了我们的国粹——京剧、中医针灸学习、诗歌吟唱、书法,还有带有地域特色的老北京泥塑的学习。每一领域都包含了许多先辈凝结的优秀文化精神,都有我们需要学习的文化知识和精神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我们要继续总结、继承和弘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对创建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全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锻铸民族精神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国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深入地阐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看法。他指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升华,因此,要准确认识和把握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必须深入了解中国延续几千年的文化血脉,准确理解和把握滋养中国人的丰厚的文化土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始终是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这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承继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我们必须继承的珍贵遗产,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而且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脱离的精神家园。

以书法为例来说,书法由汉字发展而来,汉字是古人创造的象形文字,书法的学习最能反映象形文字特征,书法也是最能够体现汉子的魅力。“字如其人”一直是书法中常听的一句话,这句话最早为西方文学家杨雄所讲的一句名言“书、心画也”。简单概括就是说书法是人的心理描绘,用线条来表达书写者情感和情绪。而其实“书如其人”的观点古代很早就提出了,如明代书法家陈铎认为:“喜怒哀乐,各有所分,喜即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情有重轻,则字有之敛舒险丽亦有浅深,变化无穷”。不同的书者的运笔、结构以及章法、习惯、性格的不同都会导致不同的字的形态。现当代书法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家具设计等各种设计中,书法之所以能运用于设计中,书法具备设计的基本元素和构成设计的基本特点:一是设计是为实用性服务的,所有的设计都是实用的艺术,书法是实用的艺术,书法在生活中让人一目了然的明白意思,起着实用的功能。二是书法的模式是设计,凡是服务于实用的艺术都要预先设计,书法也不例外,一幅优秀的书法之所以能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因为书写者在书写前在大脑中的预先设计,所以古代有“意在笔先”、“打腹稿”等说法,一幅书法作品若不是有意为之是很难成为经典虽然很多优秀作品都是无法复制的,也是书写者一时兴起所做,但是这离不开书写年书法章法、笔法和字法的学习,所以书法书写的思维就是设计。三是汉字书法的基本成元素点、线、面,书法运笔用墨所书写出不同的干湿浓淡、以及配合纸张所出现的肌理效果都是设计中的基本元素。

对于“神形兼育、养神健脑”的学习,首先让我对中医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中医也就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是全世界唯一传承千年,整体保存,并鲜活实用的古老文化和财富。中医学中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了长期医疗实践而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医药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中医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学科,其中包含了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的领域。中医学中显著的特点是讲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也就是说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讲究人和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在临床诊治疾病的时候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而且中医中有防患于未然的预防观念和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观念。在21世纪的现在,很多人都有亚健康的问题,在传统观念中长寿就代表健康,而在现在长寿并不代表健康,人们对健康的要求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中国传统的健康观念中有生命观、养生观、预防观、疾病观、诊断观和治疗观。所以现在提倡普及中医,回归自然,是增进人类长寿从而形成我国特有的延缓衰老的养生之道。

中国是诗的国度,古典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富于韵律的节奏和深远的意境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这句话不仅仅就告诉了我们诗歌从我们的国家起源,很大程度上它道出了我国所蕴藏的精神文化博大精深,我国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而对这么历史悠久的国度,我们所流传下来的文化,是最值得尊重和学习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诗歌,然而针对古典诗词是我国的精华,代表养我国的文化。诗歌在我国的文化中非常重要,他所占据的位置是无法替代的。古典诗歌鉴赏与吟唱是我们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学习的重要手段。古典诗歌特别是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雏形,也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理解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给予厚望的重要对象。许多人为了进行创作不惜付出自己的一生。诗歌的发展历史悠久,而对这些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蕴含养我国文化传承的精神所在,其中的精粹,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在对诗歌的诞生以及起源有所了解之后,那么诗歌广受大家喜欢也能够证明诗歌在当时社会中所产生的影响,诗歌的发展和演变致使它的形式多样化,诗歌的吟颂和传唱都是很好表达诗意的一种方式,它能够用最直接的方式去感受诗人所要创作诗歌的意图,它给我们的感受是直观的。所以诗歌的传唱和吟颂一方而体现了诗歌的品味,另一方而表达出了诗歌的发展时期所处的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祝我们可以通过吟颂或者传唱,去表达诗的创作之意,而且这种互相的作用还能够更好体现出诗歌的丰富以及诗歌的多种变化。

京剧是我国人民群众非常喜闻乐见的一项传统艺术,具有深厚的发展底蕴和历史。许多京剧经典剧目都来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引起了观众广泛的共鸣。以花脸为例,在传统京剧剧目中,人物塑造都有非常明显的类型化特点,花脸更是非常突出。一般来说,花脸都用于塑造一些外貌性格等特点不同于常人的男性人物形象,例如张飞、李遗、孟良等等。观众通过现场看到花脸的扮相便能够很快地得知人物的大致性格特点。许多花脸人物形象都有非常有特点的外貌、扮相和语言。例如很多舞台上著名的花脸人物外貌形象都是非常高大,张飞“身高八尺”,李逵“黑熊一般粗身肉”,程咬金也是“身高八尺、虎体龙腰”,非常符合所塑造人物的内在性格特点。从服饰装扮上来看,花脸人物的服装以黑色等深色系为主,手持的兵器道具也都是重型武器,整体给观众的感觉是非常威武和勇猛。花脸人物的忠义观念符合人民群众的道德观。京剧舞台上的花脸人物大都忠肝义胆,对领袖绝对服从,为人仗义。这些可贵的精神品质非常符合劳动人民的道德观能够被社会所广泛接受。

民间美术作为美术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它不仅仅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满足人们对美的渴望。这些民间工艺美术纵横交织在人民生活之中,为后世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历史的原因,民间美术不可避免地渗透某些封建的论理观、道德观,又把儒家、道家、佛教的哲理融汇交织在一起,精华与糟粕相交织,纷呈人间。但是更主要的是民间能工巧匠根据自己的生活观察,抒发了人民的爱美情操,不受宫廷的艺术观和士大夫的风韵之约束去进行创作。它质朴、纯真、稚拙,可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散发出乡上的芳香,富有人民性。老北京的泥塑是民间美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各式各样的泥塑玩具里,老北京地区的泥塑玩具真算得上是泥塑玩具里的贵族了。这也是北京民间美术的一大突出特点,即精美又华贵。北京城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民间美术自然也受到了宫廷艺术的影响和熏陶,尤其是在其制作工艺方而。现存故宫博物馆的许多泥玩具中,我们还可以见到一部分光绪皇帝、溥仪皇帝儿时的玩具。通过对这些玩具的观察,不难发现其精湛的技艺、华丽的装饰似乎己经脱离了民间工艺所能达到的范畴。但是,这些泥玩具的基木形态、技术传承等方而都还是根植于民间的,都是劳动群众的智慧创造。通过对老北京的泥塑的学习,不仅仅认识到民间美术的价值,同时对泥塑艺术的工艺制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以及在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都我受益匪浅。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继承来说还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去传播。

在学习、继承和弘扬传统必须立足国情、与时俱进,发展和扩大其影响力、感召力,从而为实现包容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撑。现如今,人们在讨论世界格局下的文化生存与发展问题时,经常会提到这么一句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的主旨在于强调尊重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世界的本质是多样化,世界文化本身是由不同民族的多元文化所组成的,而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着迥异于其它文化的独特之处,因此,只有先尊重本民族的文化,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才能赢得在世界文化中的一席之地,进而获得在世界文化大家庭中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不过,就像物种的灭绝是事之自然一样,文化的消亡古往今来也经常会发生,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懂得“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另一方面还要认识到“只有先进的,才是强大的”。实现文化的包容性发展,必须以文化的先进性为支撑。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长盛不衰,固然有赖于其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更与其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密切相关。正是因为具有这样一种先进性,即便是面临五胡乱华、蒙元南侵、清兵入关等严重的民族性政治危机,中国传统文化也从未沉沦,不仅凭借顽强的生命力传承下来,而且每每成功地实现了对异族文化的融合与同化。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不能抛却的文化之根,在面临着文化断层的现在,学习传统文化是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中都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而传统文化的学习不能只是文化知识的学习,应该从自己做起,将文化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从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做到真正的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