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账号登录 微信扫码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课程教学>>课程建设>>正文-> 

南京市觅秀街中学观课评课管理规范

为明确和细化我校观课评课规范,规范教研过程和教学管理,积极改善教研和教学行为,规范和创新觅秀课堂,落实好觅秀课改五认真,引领和促进教师教学反思,巩固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建设合作互助的教研文化,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引导教师追求和享受健康的课堂生活,特制定本规范。

一、观课评课的意义

观课评课是教师课改五认真的基本内容,是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基本形式,是教学基础性工作和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教研活动和校本研修的基本载体,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建立民主和谐的教研文化、形成活泼开放的教研氛围的内在需要。

落实好观课评课,有利于引领和规范教师聚焦育人和成长,聚焦课堂、倾心课堂、专研课堂,平等对话交流,有效反思,相互借鉴,教学相长,不断改进教育观念、教学理念、教与学内容与情境、方式和行为,深化育人质量。

二、观课评课的内涵

1.观课的内涵

奥地利语言学家列奥·施皮泽认为:“词的变化就是文化和灵魂的变化”。我校把“听课”改为“观课”,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包含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教研文化的建构。“观课”是对“听课”的修正和超越,更科学合理。观课突出对授课教师的理解、尊重和观赏,是观课教师与授课教师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分享与互动;观课更能体现对授课教师和上课学生的全面观察和关注,听课往往是对授课教师一方的关注;观课需观课教师多感官协同,是对授课教师多感官教学和学生多感官学习的一种积极呼应,而听课是对授课教师单纯“讲”授一种呼应的“听”,更是变相的强化讲授;观课需要深入研究和反思,注意力高度集中,是一种主动的体验和专注,听课往往是完成任务为主,是被动的接受;观课教师在课堂上是流动的,就近坐在学生旁,全程观察课堂上教与学动态。听课教师往往是静态的,待在教室后面,关注的视角比较狭隘。

2.评课的内涵

评课根据学校觅秀教育理念和课程标准、教学与学习要求,全面梳理课堂的所见、所闻、所感,对课堂教学观念、行为、效果进行探究反思,深入对话,相互倾听质疑,探讨可操作的教育教学改措施与路径,达成共识的活动。

评课不仅仅是评判、评价、评定课堂教学好坏,更是评议、评论、评析与分享课堂教学,有议有评,有析有评,教师们不断发现彼此,不断质疑彼此,不断成就彼此,促进教师自主理解和自觉实践,更好地享受课堂教学的快乐。

三、观课评课的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以教师为本是观课评课的核心理念。

我校观课评课以落实全面育人、全面课改、全面发展的质量方针为宗旨,以践行学科课程标准和觅秀课堂标准为基点,鼓励形成学科特色和个人风格。观课评课要促进教学相长和自我反思,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核心环节入手,寻觅课堂教学的亮点和问题,反思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遵循教学规律和课程规范,更加理解学生和关注教学,改进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追求更好的学习效果。

2.让师生享受快乐幸福的课堂生活是观课评课的主要目的。

华师大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中指出,教学必须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这样的课堂,“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教学才不只是与科学,而且是与哲学、艺术相关,才会体现出育人的本质”。我校观课评课追求的正是课堂教学的“回归”和“重建”,让课堂充满生命的色彩和活力。

3.教与学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文化是观课评课的基本内容。

观课评课既观评授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更观评上课学生的学习活动。观课评课需关注四个维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课堂文化。其中学生学习包括准备、倾听、自主、互动、达成;教师教学包括环节、预设、对话、点拨、机智;课堂性质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课堂文化包括思维、亲和、生成、友善、氛围。

4.客观公正、平等对话、开放友善是观课评课的基本遵循。

观课教师用客观的眼光和谦虚的心态去赏课,细致、全面、准确,包容鼓励、教学相长。评课应不敷衍、不诿过,尊重现象、事实、经验和问题,敞开心扉,平等对话,倾心探讨,真诚沟通,有原则,更有善意,追求有效教学

课程教学中心(课改督导组)适时对观课评课进行培训和督导,教师观课评课情况纳入月度课改五认真考核,计入学期和年度个人绩效考核和评优晋级。

四、观课的具体要求

1.观课数量

每学期学校行政领导及主任助理观课40节以上;年级主任、带头人、能手、各类骨干及备课组长观课35节以上;3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期观课35节以上;刚入职或调入学校一年教师观课50节以上;其他教师观课不少于30节。其中所有教师校内观课不少于20节,备课组长组内观课不少于15节,结对教师观指导教师的课不少于15节,指导教师观结对教师的课不少于8节。

2.观课形式

观课活动可以是导师制发展共同体间、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间、学校大文科大理科间(大文科包括语文、英语、思品、历史、音乐、美术、信息学科,

大理科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劳技、体育学科)、全校性的、教师自主和个别的,观课可以是学校(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统一安排、个人提前预约、也可以随机推门,观课可以是达标型观课、评优型观课、磨课型观课、研讨型观课、指导型观课、示范型观课、展示型观课、学习型观课、调研型观课、诊断型观课、案例型观课、课题型观课、反思性观课等,观课除观同学科或本备课组学科,还要跨学科、跨年级(包括文化考试学科、音体美信息课、双语阅读课、研究性学习、科技生活课、人生规划课、校本课程课、社团活动课、心理健康课);观课要观不同课型的课,包括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作文课、实验课、实践活动课;观课原则上要观完整一节课,无特殊情况,不走班观课。

3.观课准备

观课教师应事先对授课教师、教学内容、学情有所了解。观课要有明确的观课目的,确定观课议题,议题可由授课教师和观课教师根据授课内容课前选定观课教师在观课中应有授课教师角色、学习者角色和评课教师角色,可以关注一节课整体,可以关注一节课的重点,也可关注教与学的细节。观课要瞻前顾后。瞻前是课前了解学情、教学内容等,要看授课教师导学案与活页的设计与批改、学生预习情况、课前5分钟准备、小组文化、班级文化等。观课教师应在课前进入课堂,确定好课堂观察点,就近坐在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活动准备和预习状态。关注课后学习目标的回扣、复习巩固的落实、新课的预习培训。

4.观学生学习

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状态是观课的重点,通过学的方式分析教的方式,通过学的状态分析教的状态,通过学的质量分析教的水平和质量。

上课时,观学生自主、合作、展示、探究质疑活动状态,积极投入活动的时间长度、完成的主要学习任务及主要学习策略、同伴和小组间互动方式、师生互动方式。观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基本素养的形成和学科能力体系的建构。

观学生的活动。统计每位学生活动,了解学生课堂参与是精英展示还是全员参与,是真合作还是假合作,是深入探究还是机械凑合,是组内互动还是跨组互动,是单感官活动还是多感官活动;展示、点评、质疑与学习目标达成度的关系。

观学生的生成。生成有预设性生成和即时性生成,学习目标的拓展或举一反三是生成,形成体系和发现规律是生成,提出问题、善于质疑、个性理解是生成。

观学生的状态。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学习兴趣、学习氛围是否浓厚,精力、情绪、行为是否积极,师生情感与智慧交流是否融洽流畅。

5.观教师教学

授课教师的教态与板书、教材的前后联系、教学基本功、学习目标设计、导入方式、点拨时机和技巧、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问类型与方式、激励措施和评价策略(口头即时性评价或量化式计分评价)、课堂环节及时间分配等。观课要思考授课教师教学行为是否收到预期效果,思考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师的教学行为之间的联系,思考授课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观、学生观和教育观。

6.做好观课记录

观课中,教师要集中注意捕捉课堂信息,认真、完整、如实做好教与学过程和评价建议的观课记录。记录除书面外,可用多媒体手段来记录

五、评课的具体要求

1.评课的过程

授课教师要主动征求观课教师意见,虚心接受评议和指导。授课教师先说课;解答观课教师的疑问和质疑;观课教师阐述自己的思考理解及建设性意见彼此相互交流、质疑、探讨,达成一致。

2.评课的形式

评课由观课主持人负责组织,随时随地展开,可以一课一评、也可以多课一评;可集中研讨,可个别交流。评课不必面面俱到,可就预设某一议题深入探讨。

3.评课的方法

    评课要尊重授课教师,实事求是、公平公正,谈经验、谈体会、谈收获。评课要有重点,评教学思想、课堂设计学习行为、教学行为、学习活动转换、学习生成、教学处理、学习反馈,诊断课堂,探寻规律,谈开谈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