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首山简介
1.牛首山位于南京市江宁区,属于宁镇丘陵西段南支,山高248米,因山顶南北双峰似牛角而得名,《金陵览古》曰:“遥望两峰争高,如牛角然。”历史上的牛首山也上中国佛教名山,文化底蕴深厚,是佛教牛头禅宗的开教处和发祥地。2015年10月27日,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更是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在佛门弟子的膜拜与见证下,佛顶骨舍利将被迎请至佛顶宫长期供奉。
2.牛首胜景的总体布局为“天阙藏地宫,双塔出五禅”、“一花五叶”,中部地区总面积约9.51平方公里,由文化禅、自然禅、生活禅、生态禅、艺术禅等五大片区组成。牛首山风景宜人,山周围有感应泉、虎跑泉、白龟池、兜率岩、文殊洞、辟支洞、含虚阁、地涌泉、饮马池等自然景观,及宏觉寺、弘觉寺塔、郑和墓和抗金故垒等人文景观。
3.佛顶宫建基于历史遗留矿坑之上,总建筑面积约13.6万平方米。整个佛顶宫以佛祖顶骨舍利供奉为主题,外部分为大穹顶和小穹顶两个部分,寓意外供养和内供养。大穹顶形如佛祖袈裟覆盖在小穹顶之上,象征着佛祖的无量加持;小穹顶下部为莲花宝座造型,上部为摩尼宝珠造型,上下结合形成“莲花托珍宝”的神圣意象。
佛顶宫内部由地上部分的禅境大观和地下部分的地宫构成,其中地宫分为舍利大殿和舍利藏宫两个空间。整个佛顶宫不仅是珍藏佛祖顶骨舍利、接受信众瞻礼参拜的主要场所,还是将舍利文化、世界佛禅文化以各种艺术手法集中呈现的文化展陈场所。
4.禅境大观,以黄、白、灰三色为基调,布置出人间山水,从而让人们在行走之际领略禅意。由佛陀出生、成道的禅境花园及中间的如莲剧场三个部分组成,展现了佛祖一生的行迹。禅境大观的顶部是娑罗穹顶,图案来源于佛陀涅槃时的娑罗树杈。穹顶采用了全覆盖的透光膜和灯光,可以营造出清晨的第一缕晨曦、正午热烈的日光、傍晚的彩霞和入夜的月光。
卧佛中心为全铜铸造的释迦牟尼卧像,全长7.5米,表面仿以汉白玉材质,能360度缓慢地旋转,表现了佛祖宁静、安详的涅槃境界。剧场的南北两侧是两个禅境花园。南侧是象征佛陀出生的禅境花园,整体造型像一朵莲花,中间是一棵生生不息的无忧树。北侧是表现佛陀成道的禅境花园,中间是一棵永不凋零的菩提树,地上用黑白两色的砂石暗喻人世的混沌和佛光的纯洁。
5.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郑和墓位于牛首山南麓,墓按伊斯兰风格修建,南北走向的墓形为回字形。1985年为纪念郑和首航西洋580周年,由江宁县文教局重建。在郑和墓旁,还加筑了陈列室一座,展览陈列有关文物。
二、课程目标
1.了解牛首山的历史文化,了解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优势,旅游业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感受时代变迁,热爱江宁的每一片热土。
2.通过观察、聆听、记录、思考、感悟,感受牛首山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3.培养团队精神,增强班级和小组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增进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感情,打造家庭式的亲情关系。
三、课程内容
1.一次自然之旅(了解牛首山森林公园的山脉以及山脉周围的感应泉、文殊洞、饮马池等自然文化景观,探索618种高等植物的生物学奥秘),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珍爱大自然和生命。
2.一次探秘之旅(考察佛顶宫补天阙藏地宫的神秘),体会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一次文化之旅(了解世界第一大教佛教),感受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四、课程实施
(一)时间:2016年10月19日全天
(二)地点:牛首山 世凹桃源
(三)组织:年级和导师团做好活动的培训,严密组织安排,确保安全。活动过程中,班级内以小组为建制,不打破班级和小组的建制,组长负责,共同行动,主动捡拾垃圾,同学间互助互爱,相互提醒,督促做文明的出行者。全体导师要做好自己所负责的学生的管理工作,确保安全。每到一处,都要引领学生观察、聆听、记录、思考、感悟。
(四)程序:
1.准备阶段:
(1)各班级认真排查身体不好的学生(如心脏病史、高血压、哮喘病等特异体质学生),不能去的,不要勉强,做好统计,上报学生成长中心,通知家长把孩子接回家。
(2)历史老师查阅相关资料,认真集体备课,制作PPT,周一中午培训全体师生。
(3)周一下午第一节课召开导师培训会和部门协调会,安排各个部门的工作(切记提醒校医参加),徐慧和沈芬负责全程影像摄录。
(4)周一下午活动课培训参与活动的所有导师,介绍实践活动具体内容,安排具体分工,提出明确要求。将导师分配到各班,由首席导师协调将小组分配到导师,实行导师安全负责制。
具体安排如下:
班级 |
班主任 |
各班跟班导师 |
跟班行政 |
七(1)班 |
陆瑶瑶 |
庞 红 |
李 铃 |
七(2)班 |
周 晨 |
陈 娟 |
白连顺 |
八(1)班 |
邱 月 |
陈雅倩 |
汪忠华 |
八(2)班 |
陈 园 |
夏传京 |
丁晓勤 |
八(3)班 |
郑永昕 |
王松叶 |
许文华 |
九(1)班 |
李中原 |
谢 玲 |
陈小锋 |
九(2)班 |
金长华 |
叶明生 |
苏 巍 |
跟班导师职责:
①和学生一起行进,保证队列整齐,右边行走,学生不擅自离开队伍。上下山期间成一路纵队,保持队伍的整齐有序。
②组织学生安静文明参观,不大声喧哗。
③佛顶宫的参观过程中,导师应随时提醒学生注意脚下台阶,保证安全。
④老师手机一定要及早充足电,设置为最大铃声。
(5)周一中午首导培训会,主要强调个人准备、安全、过程组织、活动后的总结。首导利用中自习,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培训小组长和所有学生。
①指导学生做好各种准备。学生一律穿校服,运动鞋。带轻便背包,装下买的食品、矿泉水,以面包、蛋糕、鸡蛋、牛奶、水果和矿泉水为主,绝对禁止带零食、饮料垃圾食品,各班搞好倡议,周三出发前在全班晾晒,进行评价打分。
②每班准备相机,尽量做到每小组一个,首席导师具体培训,保证照片的量和质。
③带领学生认真学习课程实施方案,组织学生充分讨论,每个小组定出小组活动口号、活动目标,具体活动课程目标如下:
▲心态目标:抱着学习、体验的积极心态,全身心投入,有强烈的求知欲。
▲自我管理目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不麻烦别人,不要别人背包,敬畏秩序,个人永远服从集体。
▲自我安全保护目标:不乱跑,不边走边听音乐。不出任何安全事故,既保护好自己,也不伤着别人。
▲环保目标:坚决不扔一片垃圾,一个矿泉水瓶、一个面包等,同时看到路上有别人不小心掉的垃圾随时捡起来。
▲帮助同学目标:对特殊需要帮助的同学一定热心提供帮助。
▲自我超越目标:超越自己的意志力,超越自己的坚持精神,自我克制,上下山时不推挤,徒步过程中不大声喧哗。
小组目标写在红纸上,每位组员都要签上名字,于周二放学前贴在班级公告栏上。
⑤教育学生不乱垃圾,搞好环境卫生。在行进途中、景点、吃饭点等地方禁止乱扔垃圾,所有垃圾一律放进垃圾袋中,投进垃圾箱。
⑥7:30在班级检查所带物品,7:45离开教室,关好门窗,7:50在教学楼前广场集合,体育老师、首席导师集合队伍宣誓,8:00准时出发。
⑦行进途中各班组织好自己的班级,首席导师和跟班导师前、中、后搞好分工,责任到人,从始至终跟随学生,关心照顾学生。有女同学上卫生间,女老师一定要陪同。
⑧发挥自主管理团队和学习小组的作用。各班不能打破小组建制,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行进,打造互帮互助小组文化。不得私自行动,有事(包括上厕所)必须报小组长和首席导师。在西门口吃饭时间为40分钟。吃饭时注意一个班级在一起,不要扩散太大。各组都要有方便袋,保证不乱扔垃圾。同时建立随时清点人数的机制。
⑨ 首席导师要组织班级匀速前进,不可忽快忽慢,各班之间不能脱节,也不能打破班级行进的顺序。注意交通安全,行进途中不能追逐打闹,不能边走边听音乐,靠右边行走。
2.实施阶段:
上午8:00集合完毕出发。考察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编制,组长负责,共同行动,全体导师要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保证学生有秩序的前进,要特别注意上下山、登台阶等时候学生的安全。上山和乘坐电梯过程中,同学们要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尽情享受班集体的凝聚力和爱的力量。每到一处景点的游览,导师团成员都要引领学生观察、聆听、记录、思考、感悟。
具体行走路线如下:
早上9:00到达牛首山西入口——参观佛顶宫(了解相关的历史文化)——参观地宫(注意上下台阶的安全)——12:00出发步行回到西入口,在广场门口午餐、休息——13:10出发参观郑和公园,瞻仰郑和墓——14:00出发到世凹桃源进行游览——15:30北门出发返校。
▲重点景点的安排:
地点:地宫入口楼梯处护导人员:苏巍、李中原、李铃、夏传京。
职责:
(1)提前十分钟到达指定地点,熟悉地形。
(2)沿线分散,防止学生拥堵,提醒学生成一路纵队行进,注意电梯的台阶,不拥挤打闹,注意安全。
过程组织:到佛顶宫,首席导师组织本班学生换好鞋套,然后每班集合排成一路纵队,女生在前,男生在后;每个班级最前面和最后面必须有导师,有序乘坐电梯去地宫参观。
3.总结评价阶段:
①返回学校之后,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和目标,结合自己一天的实际考察学习,每一位学生写出自己的实践感悟,全班交流,每人都要发言谈感受;
②首席导师首先组织好小组长进行本班的小组总结,小组长谈一下在整个过程中,自己小组的表现,谈谈小组的收获,你认为自己小组哪些方面得到了提升?小组的组织纪律性、学习研究能力、对牛首山佛教文化的认识感悟;总结一下小组的不足,下一步应该如何改进;班级自己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量化;
③学生会针对自己一天的工作管理,写出自己的工作报告,从整个过程中的班级管理、班级纪律、班级执行力、班级对垃圾的管理、吃饭期间的垃圾管理、上下车的纪律管理、班级沿途打闹情况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量化,组织评比优秀个人实践活动感悟、优秀研究性学习报告。
五、课程评价
1.学生成长中心评价班级
(1)评价人:丁晓勤、李铃、徐慧、年级部主任和首席导师
(2)评价方面:根据各个班级的组织发动、过程控制和最终结果三个方面评价。
(3)评价标准:① 通过实地查看和调研学生各班级是否完全按照学校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动、指导和培训,做出了充分准备。② 对各班级行进途中是否一路纵队、是否按照班级顺序不抢乱跑、上下电梯及参观过程中是否做到了文明有序、是否不乱扔垃圾、是否自己事情自己做、是否听从统一指挥等进行评价。
2.班级评价小组和个人
(1)本课程为一天时间,共计1学分。积极参与、认真活动的即得0.5学分;考察感悟分别分0.5、0.3、0.1分三个等级。
(2)每个班级每人都必须写活动征文,班级拍照,上传五张最佳照片,参加学校的最佳照片评选。
(3)各班级成立课程评价委员会,从心态、自我管理、自我安全保护、环保、帮助同学和自我超越六个目标对每个小组、每个同学进行评价。
(4)每一个人的得分纳入个人评价,小组排名纳入小组评价,一起加入本周晋级分数。
附班级各部具体职责:
(1)体育部:负责行进全程调控与组织,保证队形整齐,匀速行进,无学生离队现象,有突发情况及时处理。
(2)文化部:负责督促各班照相和返校后的交流,班级合影三次,小组合影一次。
(3)纪检部:维持好途中秩序,做到不打闹,不擅自离队,不违纪,不乱扔。让每个学生认认真真,注意力集中。
(4)生活部:在吃饭时安排专人用塑料袋(学校提供)收集同学们的垃圾,并督促同学们不要在途中乱扔。
(5)评价部:返校后根据过程表现及交流结果,对每个小组和同学进行详细评价,并按要求搞好学分认定。
对具体行为评价标准如下:
评价项目 |
评价标准 | |
文 明 目 标 |
不穿校服、衣服不整 |
没穿校服扣2分/人,衣服不整扣2分/人 |
乱扔杂物 |
乱扔杂物2分/人,能主动捡拾垃圾加3分/人 | |
带、吃零食 |
乱带零食扣2分/人,路上随便吃零食扣2分/人 | |
随意破坏绿化、攀摘树木花草 |
扣2分/人 | |
上下电梯安静有序文明 |
做不到扣2分/人 | |
徒步及参观文明有礼不喧哗 |
做不到扣2分/人 | |
安 全 目 标 |
打破班级、小组建制 |
上厕所跟不上队伍扣3分/人,超过前面班级扣5分/人,集合找不到人,不知去向,扣10分/人 |
上下山期间随意奔跑打闹,四处乱窜 |
扣6分/人 | |
在佛顶宫、地宫大声喧哗 |
扣6分/人 | |
上下台阶安全 |
违反则一票否决,个人和小组量化得分倒数第一 |
六、请带着以下问题进行考察
初一年级:
1.郑和三十四岁时第一次出海航行,六十一岁时于第七次航行时逝世于归国航行中。我们可以从郑和身上学到什么?
2.陈列室中展出了哪些郑和下西洋时的物品,这些物品说明了什么?结合展品,尝试介绍郑和下西洋的盛景。
3.佛顶宫内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参观了佛教圣地牛首山,说说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初二年级:
1.郑和七下西洋展现了明朝鼎盛的国力,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但于此同时明朝推行严厉的海禁。有人认为郑和下西洋实际上是一次赔本赚吆喝的生意,结合展品,谈谈你的看法。
2.释迦牟尼已经逝世千年,但是佛顶骨舍利重现后,却立即引起多方关注,甚至耗费巨资修筑佛顶宫供奉舍利。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3.搜集整理佛教哲理故事、诗歌,你对我国佛教的发展还了解多少?牛首山探秘后你对佛教有了怎样更深的认识?郑和下西洋和佛像对人的成长有什么有益的启示?
初三年级:
1.联系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思考为什么牛首山能成为佛教圣地。
2.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明朝能完成这样一项壮举的原因。
3.如果你是南京市的领导人,结合牛首山现状,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开发?
学生成长中心
2016年10月16日
附件1:知识链接
【郑和下西洋】
一、历史评价。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是唯一的东方人,更是比马汉早五百年提出海权论 。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再没有此类的壮举。改变了自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
二、航海技术。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使用海道针经(24/48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郑和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于对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作了合理解决,故郑和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很少发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体现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天文航海技术。中国很早就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郑和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人们称“牵星术”。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2、地文航海技术。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5度。
3、《郑和航海图》。《郑和航海图》得以传世,多亏明代晚期作者茅元仪抄录在《武备志》中。原图呈一字形长卷,收入《武备志》时改为书本式,自右而左,有图20页,共40幅,最后附“过洋牵星图”二幅。海图中记载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标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等。其中明确标明南沙群岛(万生石塘屿)、西沙群岛(石塘)、中沙群岛(石星石塘),1947年民国政府内政部以郑和等命名南海诸岛礁,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
《郑和航海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该图与同时期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波特兰海图相比,《郑和航海图》制图的范围广,内容丰富,虽然数学精度较其低,但实用性胜过波特兰海图。英国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一书中指出:关于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问题,米尔斯(Mills)和布莱格登(Blagdon)曾作了仔细的研究,他们二人都很熟悉整个马来半岛的海岸线,而他们对中国航海图的精确性作出了很高的评价。郑和下西洋折射出的中国先进航海科技光辉,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伟大智慧,从而创造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程。
【釋迦牟尼】
一、生平。释迦牟尼的父亲净饭王是释迦族的首长之一;母亲是摩耶夫人。相传摩耶夫人怀孕前梦见白象入胎; 她在蓝毗尼园的无忧树下,是站着生下佛陀的;阿含经更说佛是从摩耶右胁生出的。
二、修行。出家到摩揭陀国:佛陀29岁出家,他在某天中夜离城,行至阿那玛河畔,剃去须发并去除饰物。然后南行至当时印度新文化中心地摩竭陀国,这里群集众多新型思想家。据载他在首都王舍城托钵时引起了频婆娑罗王的注意,国王劝他放弃出家并交给他一支军队,他拒绝了。剃发和托钵是当时出家沙门的风尚,表示与婆罗门的对立。
禅修:他从学阿罗陀迦兰,达到“无所有处定”。阿罗陀希望他留下,但他因为不满足于此而退出; 又从学郁陀兰弗,达到更深的“非想非非想处定”,即泯“想”和“非想”的差别,住于“平等寂静”的知见,感到心似乎与“不动的真理”合一。但这仍然无法解决问题,他还是离开了。
苦行:释迦牟尼苦行处是尼连禅河畔[的优娄频罗聚落。苦行流行于各个时代,主张折磨不净的肉体而达到精神的解脱。通过六年的深入体验,展开与苦行的正面对质,他把自己弄得形销骨立,最终确认苦行无益并终止苦行。据载其他苦行者都感叹他的坚毅,以为他将死去;而他也表示自己所经历的苦行是空前绝后的,但仍无法达到觉悟与涅槃。
终止苦行:他想起小时候在树下达到初禅之事,认为这或许能帮助自己通往觉悟,但极瘦瘠的身体难以实现初禅。他在尼连禅河沐浴;接受了牧女苏耶妲的乳糜之供。随从的憍陈如等五人以为他放逸堕落而厌恶离去,这说明苦行在当时出家修行者中受到普遍崇敬。释迦牟尼放弃苦行的事实,成为他后来表达佛教立场的开端,即佛教的教义不强迫人们去做极端的苦行实践。
证觉成道:他通过正常饮食恢复了体力,来到距苦行处不远的伽耶城,不久后开悟成为“佛陀”。此时他35岁。据上座部所说,成道前,当他努力调伏自心,七年来围困他的“魔”在此时“现形”。其“十魔军”有:色欲;不乐梵行;饥渴;贪爱;懒惰昏沉;恐惧;疑惑;毁损执着;获取奉承、荣誉与非正名声;贡高我慢。诸天无法战胜“魔军”,也曾有修行者投降。他以“慧”战胜“魔军”。
三、佛教传播。汉明帝派遣使者至西域广求佛像及经典,并迎请迦叶摩腾、竺法兰等僧至洛阳,在洛阳建立第一座官办寺庙——白马寺,为我国寺院的发祥地;并于此寺完成我国最早传译的佛典《四十二章经》。主要有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
南京拥有1780多年的佛教文化发展史。佛教文化流入南京,始于东汉献帝(189—220)末世。自孙权建立东吴政权定鼎建邺之际,佛教南渐。南京现有寺院60所,主要有栖霞寺、灵谷寺、毗卢寺、鸡鸣寺等。
四、禅宗。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融合碰撞,形成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汉传佛教——禅宗。由于禅宗主张顿悟法要“见性成佛”自初祖达摩祖师起,皆指人心,不拘修行。这种思维深深扎根于中国人内心中,禅也成为了华夏民族锻炼思维出智慧的一种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