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账号登录 微信扫码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学生成长>>主题实践>>正文-> 

第八周国旗下讲话

  4月11日上午,南京市觅秀街中学举行了第8周的升旗仪式。 七(2)班的宋志鹏及沈文静担任升旗手进行了升旗,何美萍老师作出了题为《传承国学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的讲话。

               传承国学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传承国学经典 开启智慧人生》。

   什么是“国学”?“国学”一词,始见于西周,原义指由周王朝开设的“国子”学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国家级学校。现在所用的“国学”的概念,出现于“西学东渐”之后,约二十世纪初,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

   从内容上来说,“国学”的外延是很广泛的,除了经学、子学、史学、文学及儒、道、释之外,还有中医、武术等等。学术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我想,国学不单单是中国的一切传统学术文化的总和,更是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是中国文化的态度与精神,是中华民族使命的担当与传承。

   那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如何传承国学经典呢?正确的态度只能是批判地继承、在发展中继承。任何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大致都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它的基本精神,另一方面是一些具体规定。基本精神往往具有长久的、乃至永恒的思想价值,具体规定大多只适用于当时的历史状况。因此我们需要传承的是国学的基本精神,其中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传承国学,我们要学习古仁人的人格理想。

   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道家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陶渊明能“不为五斗米折腰”,诸葛亮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还有屈原、司马迁、文天祥等等许多仁人志士都表现出傲岸的节操,表现出高风亮节。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古仁人的人格理想——做好自己,兼济天下,包容万物。这12个字的人格理想,直到今天仍有时代意义和指导意义。

   第二,传承国学,我们要学习古人做人的智慧。

  《周易》告诉我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告诉我们,礼之用,和为贵。《礼记》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老子》告诉我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庄子》告诉我们,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孟子》告诉我们,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荀子》 告诉我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尚书》告诉我们,满招损,谦受益。《战国策》告诉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后汉书》告诉我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些古人的智慧,将会帮助我们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三,传承国学,我们要构建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世界。

   同学们,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文化。当我们千百个同学走近国学,传承国学,就是千百个国人在共同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认同。要知道,国学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不论大陆,还是香港、澳门、台湾都拥有同一部历史,同一种文化,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文字。我们的传统文化是连接华人世界的文化之桥,心灵之桥,血脉之桥。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就构建了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世界。

   同学们,现在的我们虽不足以精通国学,但却完全可以身体力行,用国学来养心,养一颗忠孝之心,养一颗赤诚之心,养一颗大爱之心,养一颗淡然之心,养一颗智慧之心。从此,你的人生将与众不同,繁花似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