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账号登录 微信扫码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课程教学>>课程建设>>正文-> 

觅秀街中学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实施方案

 

南京市觅秀街中学201491日建校。虽是新校,但从创校之日起,学校毫不动摇地坚持全面育人、全面课改、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以育人为中心,以课程为基础,以教学为重点,全面开创学校教育新局面。为了学校今后三年乃至五年发展,经认真调研与论证,在学校已有基础和准备上,自2016年3月起,特对学校课程与教学提出以下规划设计:

一、指导思想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坚持生活教育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践行符合时代需要、充满智慧、张扬活力、健康向上的觅秀教育,使课程与教学更为密切地关注、契合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展现学生本性之美,为学生的全人发展和精彩人生奠定基础。

二、目标

以构建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为目标,建立全新的课程与教学模式,让课程整合与大单元教学融为一体,建立健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各学科及社会实践、社区教育、研究性学习、科技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各门类齐全的大教育、大课程、大学科育人体系,做到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源于课程而高于课程,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1.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发展基本素养、传承民族文化、涵养生活情趣、提升科学思维、丰富体艺技能和具有现代国民意识和世界眼光为核心,立足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引导和促进学生立大志、求大知、做大事;

2.以教师为主导,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复合型、科研型、智慧型老师;

3.以学校为核心,以落实学校全面素质教育和全面课改为目标,培育和丰富学校办学特色,生成和激扬学校文化和教育品质。

三、原则

1.人本性原则

在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教学,只会培养出应试教育人才;在课改环境下的教学,一定培养出素质教育人才。我校虽坚持课改,但是学生更多地是平面化、碎片化学习,学生整体建构能力、主题学习能力、系统学习能力不足,学习方式单一,需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和育人方式。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的课程选择、课程建构、课程整合、课程融合、教学整合与创新上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为核心,尊重学校和教师实际,遵循循序渐进、小步快走、分类指导的原则,既要保证打牢基础,也要鼓励差别发展和个性发展。及时根据学情和学生需要不断完善优化课程设计学校要重视和激发教师自主发展和团体协作的精神。(三)以学生为主体

2.整体性原则

我们在实际推进课改过程中存在课程与教学有分离问题,课堂教学中落实了课改育人理念和基本课改元素,但是结构性、主题性不突出,各学科缺乏协调,无法落实课程整合要求。并且课程、教学、学习、实践、管理、评价都存在各自为限的状况,这增加了课改的成本和困难,影响了绩效。而基于课程整合大单元教学的应运而生就为课改大整合、大融合、大协调提供了可靠保障。以系统论和协同论思想为指导,从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整体性出发,全面做好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结构与内容的配置、课程实施的组织、课程的评价及教师的培训与条件的保障等各项工作,杜绝随意和松散。在觅秀教育的主张下,学校课程整合要形成完整体系。同时,要防止课程与教学的随意加深与拓展,使各类课程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3.发展性原则

课程与教学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坚持全面育人的理念,做到针对性、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密切结合,促进学生成才、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和社区发展。建设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是一个较为广阔的创新,涉及面影响深远,这里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切实提升老师们的课程水平与课堂水平,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学会整体建构学习、智慧学习等。这里更主要的是切实提升学校领导和课程教学中心领导的课程领导力。在这三年,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模式建构本身也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完善成熟的过程,从而促进整个学校课程与教学水平的彻底提升,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4.可行性原则

学校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和课程开发规律,尊重学生实际和教师实际,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出发,从学校与区域资源实际和教师专业素质综合考虑,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开展课程整合与建构,开展课堂教学创新与建模,学校合理编排和科学安排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综合评估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

四、基本概念

1.课程整合:课程整合是基于全面育人理念,将同学科和跨学科课程按课程核心育人思想、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三维目标进行同单元、跨单元、跨学期、跨课程整合,从以学期为基点、同课程内容为基础的单元整合出发,最终实现大单元课程整合与大单元教学整合、校内外资源整合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整合,促进整体课程结构优化和大单元教学创新。建立健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各学科及社会实践、社区教育、研究性学习、科技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各门类齐全的大教育、大课程、大学科育人体系,做到统分结合,纲举目张。

2.大单元教学:是根据课程整合要求、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以提升学生整体建构学习意识和智慧学习能力为目标的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机制与方式。“大单元”是单元、跨单元、跨学期、跨课程的综合称谓,它既循序渐进,又交叉融合。大单元教学要求老师站在大单元课程整合的高度,以三维目标为主线,以主题单元为基础,组成一个知识整体或意义整体作为教学模块。简言之,大单元教学是一个课程的、项目的、建构的、智慧的教学模式。大单元教学既是课内课堂教学,也是课外社会实践,都大单元整合与建构,坚持以学定教、先学后导、以学导学。

3.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大单元课程整合是大单元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是从全面育人总目标出发,立足于大单元课程整合,将大单元课程与大单元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创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建构,建立系统模块化的学生培养、评价方式和机制,实现系统化、主题式育人。

五、理论基础

1.符合现代课程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中提出:“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2.符合国家核心素养体系构建的趋势。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核心素养”概念,新一轮国家课程标准的修订也以探索确立学科核心素养为研究起点。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将直接指导课程开发的整体性和学科间融合,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评价标准从分科知识评价转向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等。

3.契合智慧学习及其教学模式。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而智慧学习的发展区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级认知层面。面向智慧学习有很多教学模式,如问题学习、项目学习、模拟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作为发展学生高级认知,培养智慧的有效学习方式,奠定了本课题大单元教学教法生态构建的理论基础。

五、该方案实施的意义

(一)优化学校课程体系,落实好素质教育育人目标

该方案立足课程课标,着眼初中整体学科课程,挖掘课程之间的联系,构建整体协调、主题突显、遵循育人规律的学科整合课程体系,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形成学校课程。在学科整合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整体建构校本课程、社团活动、研究性学习、科技生活课、社区活动等校本课程,从而形成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走向智慧学习

方案为智慧学习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课程空间,让教法的创新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可能。大单元教学让学习过程更加完整、连续和统一,使体验、创造、合作、和谐发展成为学习的主题。学生在大单元学习过程中,可有效减轻认知负载,将知识学习上升为本体建构;拓展学生的体验深度和广度,加强学生的协作水平等,最终,使得学习突破知识获得而走向智慧生成,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三)确立教师大课程观,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该方案促进老师理清课程育人价值、目标体系和知识体系,落实好学科单元、章节、知识点在本学科中地位、作用和相互联系,厘清核心内容、重点内容、一般内容和边缘内容,扩大学科视野和课程视野,切实增强老师育人素养和课改素养。                                                                                                                                                           

(四)促进课程课堂相融合,创新课堂教学新范式

该方案体现高效、减负的特点,巧妙地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辩证关系,激发教师创新课程设计,优化教学行为,培养学生自主建构、合作讨论、展示点评的能力素养,打造充满生机活力和生命激情的课堂,改善师生的生命状态、学习状态,以持续性创新方式实现教育本质的回归。

六、项目的实施路径

(一)大单元课程整合的建构与实践

1.模式建构

1)基本整合:以单元形式基于学期内进行整合

在遵循课程规律和学习规律的前提下,按照课程特点和单元模块的关系,进行若干单元统整,制定单元课程整合实施方案。

2)跨段整合:以大单元形式跨学期、跨学年整合

跨越学期、学年的界限,整体分析初中学科课程各模块的关系,上下联系,以“大学科”进行围拢归整,实现迁移、对接,形成知识链条、意义建构、育人目标的完整性,形成从点到面的突破,构建新的课程范式。

3)跨科整合:以大单元形式跨相近两到三个学科整合

 遵循本学科课程的学科特色、课程性质及教材特点,分析相近学科在知识体系、意义建构、生活拓展及育人的联系点,开展以本学科为主的跨科整合。

4)融通整合:以大单元形式融通全课程和全学科整合

把本学科学习与其他学科、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站在课程的高度对教材及教学重新编程,将课程整合与落实课标、融合校内校外资源和课堂教学实践有机融为一体,形成全面打通的课程整合。

2.研究路径

1)理论学习阶段:组织教师研究课程课标

学校每学期组织发动全体老师开展课程课标深度研究,开展课程达标理论考核和现场答辩活动。全体老师在反复研究课程课标的基础上,形成本学科的学科信仰、学科价值观、学科素养、学科育人目标。

2)实践研究初级阶段:基本整合阶段

教师形成学科内课程整合方案。各教师在开学前形成学科课程整合方案,学校领导和项目组老师开学初进行检查,并修改完善,最终人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科课程整合方案。

实践中持续改进整合方案。各学科教师根据课程整合方案进行课程设计和单元教学,并根据教学实践和学情反馈情况持续完善课程整合方案。

3)实践研究中高级阶段:综合整合阶段

教师依据课程要求和“教材编排”、“课时安排”、“学期计划”、“学年任务”等,把学科知识和素质培养按照整合规划重新整合,从而把整个初中贯通起来,形成顶层设计,融合贯通,创立综合性课程文化。学校坚持分步实施,环环推进,确保底线,鼓励先进。

(二)“总总”单元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

1.课型解读

“总总”课型,即导言课(整体预习)常态整合课(过程学习)反刍提升课(总结验学提升)。

1)导言课。单元整体预习,以导学为主,整体识记建构和问题梳理,初步勾勒思维导图同时使用好“我的疑惑”(培养问题意识),做好学习方法指导。

2)常态整合课。按整合课程要求和觅秀课堂规范设计好预习案和探究案,简练高效,突出重点和难点,联系生活和社会,突出互动体验,积极探索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题,用教材学。

3)反刍提升课。总结建构和验学反刍,以自学为主,细化思维导图,以问题、思维、情感为导向实现拓展提升。

“总--总”课型需要整体考虑,整体设计。导言课“总”要为常态整合课“分”作铺垫,分要提速提质;反刍提升课“总”要有重难点的验学和拓展,不是导言课的简单重复。

2.模式建构

(1)单元导学案设计规范

按照三维目标来规范设计单元学习目标,重点突出能力目标,体现能力立意,培养兴趣和价值观。根据学科特色、单元特点和学情,进行具体明确的学法指导。以适量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前置性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度预习,启发学生探究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自主探寻核心和重点知识、学习难点,初步建构单元学习框架和思维导图。

2)导言课课堂规范

教师导学(约5分钟):教师善于以播放视频、实验制作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和疑问,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切实做好自主学习培训,引导学生前置性预习。

自主学习(约20分钟):围绕探究题和自主问题开展自主学习,激发深入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讨论交流(约15分钟):围绕重难点、问题及知识框架进行展示探究,教师要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展现本单元重难点与学习疑问。

 (3)常态整合课课堂规范

遵循觅秀课堂规范,不是简单重复导言课内容,保证学科进度和课程宽度,培养学生系统学习、整合学习、创造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有导言课的铺垫,常态整合课要取消预习案,要求学生自主设置探究题。

(4)反刍提升课上课规范

反刍提升课要遵循觅秀课堂规范,避免知识教学和单元测试。

课上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单元思维导图、单元学习目标整理、基础题与探究题。

余下20分钟进行点评、质疑、点拨,老师拓展验学。

3.研究路径

1)调研阶段:学期初学校通过调研、会商形成“总--总单元教学指导性意见”,通过行政会、备课组长会、全体教师会层层培训,形成共识。

2)调整阶段:学期开学第一周各学科教师根据《总--总单元教学指导性意见》调整自己的课程整合方案,完善大单元整合策略,细化单元教学设计。

3)推进阶段:本学期第二周各学科全面推进,以点带面。通过研课、评课、研讨等教学活动对全体老师加强引导,进一步固化总--总课型。

4)改进阶段:学期中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调研“总--总”课型的推进和实践情况,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完善“总--总”单元教学策略。

(三)单元教学觅秀课堂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1.标准解读

觅秀课堂以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育人为核心目标,以学生自主建构、交流讨论、展示点评、回扣提升为主要环节,把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育人的意义,努力建设简约、生动、丰富、美丽的以学生为中心、学科特色鲜明的觅秀课堂让学生会学、乐学,快乐成长。

2.模式建构

觅秀课堂构成有四个基本要素,每个要素都有相应的评价标准,学生自主活动不少于30分钟,课堂有效联系生活和社会,有机彰显生命感和价值观。

1)预设迁移:三维学习目标简约、精当,体现预设和导引作用。导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迁移,有生活性和时代感,激趣扬思。

2)自我建构:自主学习迅速专注、安静有序;要点圈划,脱稿答题,合理运用思维导图。

3对话表达:学生活动多元、多感官、流畅,组间、组际有效合作探究;展示点评、质疑释疑融为一体,做到展示点评大方有高度,质疑答疑紧凑有深度;组分工明确,主动性、互助性强。

4)聚焦生成:老师聚焦新知识建构和能力生成体现学科特色和个人风格,在释疑基础上拓展提升育人点。

3.研究路径:

1)课改培训:开展系统的校内外课改培训,保证全体老师掌握课改的核心理念,熟练掌握觅秀课堂各项规范。

2)课堂建设:各学科老师学习觅秀课堂标准,并且严格落实标准,鼓励创新,建构具有觅秀特色的课堂。

3)改进创新:各教师持续打造有学科特色的觅秀课堂,并形成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评价标准,进一步丰富单元教学内涵。

(四)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的评价机制的建构与实践

1.模式建构

1.建立新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丰富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表达的内涵和评价标准,让学生成为课程与教学真正的主人。

2.建立新的课程整合评价机制:完善课程整合实施方案,建立课程整合评审标准、评价标准和实施标准。

3.建立新的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评价机制:既要抛弃传统课堂评价方式,也要区别一般性的课改课堂评价方式,而是立足于课程整合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相匹配的评价机制,让教与学都自由自觉,都得到最充分发展。

2.研究路径

1)做好整体学情的调查研究。

学情永远第一。本学期,学校要充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学科学习状况、学校各类学习活动开展情况、学生学习基本素养情况、国家和社会对学生学习新的要求等等。在此基础上做出关于学习的价值判断,以建立新的促进和完善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和机制,以规范和指导课程整合与大单元教学。

2)做好评价课程整合基本标准和机制的研究。

课程整合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具有课程前瞻视野、强大的课程领导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培养浓郁的课程文化;需要老师们精通课程乃至跨课程,拥有深厚的课程理解力和执行力,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和合作精神。为此,下学期,学校要建立相关的激励和评价标准与机制,保障和引导课程整合以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

3)做好评价大单元教学基本标准和机制的研究。

大单元教学是课程整合的实际应用,是一种新的教学范式。在第二年,大单元教学需建立一系列新的课堂教学规范和标准,包括学科大单元教学标准、各类活动课程大单元教学标准,以形成一套新的教学评价体系。

4)做好评价大单元学习基本标准和机制的研究。

大单元教学需要大单元学习,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表达的要结合整合要求作新的调整,培养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促进智慧学习,提升核心素养。在第二年,学校建立一套新的学习评价体系。

七、推进措施

1.坚持全面育人、全面课改、全面发展的质量方针。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践行契合学生本性需要和健全个性发展的觅秀教育理念即觅教育之真中秀育人之美,觅学生之善中秀成长之乐,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担当,坚持办活的教育,为成长而教育,为素质而教育,让老师引领和伴随孩子们走向属于自己的自我完美的过程,让孩子们成为行知雅秀的人。

2.开展课程课标和先进教育理论深度研究。

组织全体老师开展好课程课标、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系统论、项目化学习、学习科学、智慧学习等学习研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围绕初中大循环搞好大课程整合,从学期为基点、同科教材为基础、单元内容为基本的整合出发,最终实现全年级全学科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整合、校内外资源整合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整合,积极构建初中大单元课程和大单元教学。让老师们树立大课程观、大学科观和大教学观及大学习观,一切学习内容即课程,追求整个学科、整个教学和整个学习,坚持单元、跨单元、跨年级和跨学科整合,做好年级衔接、课程衔接和学科融合,开展好项目化、主题式育人活动。

3.按整合课程要求和单元教学规范编制导学案。

导学案要体现教师“导学”立意,突出整合课程要义。预习案和探究案落实好学习目标和学习指导的区分度,挖掘好核心知识的能力点,严格三维学习目标的提炼,注重学法指导;首先设计好单元“总分总”课堂规范要求下的导学案,在此基础上,探究大单元课程和大单元教学整合的导学案范式,尤其活动类和体验探究类导学案。

4.建设饱满、开放、人性化的觅秀课堂。

觅秀课堂要站在全课程高度落实育人整体目标,教学做合一,先学后导、当堂验学,关注学习差异和个性需求。坚决落实好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保证核心知识和重点知识的充分理解、探究问题的有效解决、在释疑基础上生成新问题并突破拓展;重视原生态展示,即允许答错、激活新的质疑;点评突出思路、要点、规律、方法;展示探究多维、多形式、多感官,全员参与,全程评价,深度互动;把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育人意义,让学生在每个环节都有目标引领使其成为学生个性、情绪、思维、情感、生命热情奔放的课堂。

5.健全学生培养和评价机制建设。

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素养,提升学生建构学习意识和智慧学习能力,重个人培育更重团队塑造。要树立班级大管理观念,积极实施好学生自主管理和团队建设,学习小组重建更重“育”,“育”体现在共同价值、共同目标、共同责任、全员参与。完善班级常态化评价和阶段性评价,进一步做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健全“三自”(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信展示)培养方式和评价规范,培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和智慧成长规范,关注过程性体验,做到尊重信任、大胆放手,建设班级家庭式亲情关系。

八、保障条件

1.完善组织领导,加强教师专题培训。

学校把课程整合和大单元教学列入学校年度工作主要日程,成立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加强管理、指导、协调。课程教学中心和教师发展中心要积极帮助教师制订好开发与实施计划,负责协调安排和组织指导计划的执行。加强教师专题培训,集中培训与分科培训相结合,学习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策略,包括课程目标的陈述,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开发实施程序等,提高教师课程整合开发的意识和能力;学校鼓励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研究,进行课例研究,请专家、名师给予指导。学生成长中心加强学生学习的培训和管理,保障服务中心做好各类装备服务和后勤保障工作。学校领导小组组长:白连顺,副组长:许文华,成员:丁晓勤、陈小锋、苏巍、何美萍、李中原。学校项目研究中心组组长:白连顺,副组长:陈小锋、何美萍,成员:李中原、谢玲、金长华、李铃、王晓云,分成课程整合与开发、课堂创新和导学案设计、自主教育、有效评价4个分项目研究团队,分工合作,集体攻关。进一步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系统的课改培训,切实增强每位老师的课改意识、育人意识、课程意识和学科意识,全员参与实验。学校固化和升华校际与区域合作关系,搭建更多发展平台和通道,完善和健全教师发展共同体,鼓励和支持更多地老师们跨区域走出去和请出去。聘请有广泛影响力的课改专家名师作为学校教师发展团队导师和辅导员,通过课题研究、校本培训、自主阅读、自主研修、同伴互助方式主动发展,提高学习力。

2.落实好学生的大单元学习培训。

培训是最好的育人。培训要结合学情和教情,做到培养学生整体预习习惯、整体思维习惯,改变碎片化、平面化学习习惯;培训要分层分类,全员培训和重点培训、个别培训相结合;重点加强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训,注重目标达成;培训要杜绝随意性,要具体,对预习、自学、疑问区、讨论、展示、点评、质疑等环节进行有针对的培训,不为培训而培训;建立培训的反馈评价机制,学校每学期两次对学生培训情况调研反馈,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3.加强教育合作与对话。

学校深化与区域内外课改名校的合作,深化与南师大、河海大学和晓庄学院等高校合作,实现交流常态、多元、可测。深化与全国友善用脑课题组合作,加强跨区域强强联合,努力与市级名校结成共同体,积极融入南京主城区教育,与省市教研室、教科院所对接,让省市专家走进我校指导实验项目。加强与区局科室和兄弟学校的合作,让学校课改成果得到更多地推广辐射,课改同伴越来越多。

4.开展丰富多彩、富有层次的项目实验活动。

学校开展好大单元教学实验课、课改带头人能手示范课、导师结对研讨课、青年教师风采课、研标验标课、创新展示课等活动,通过微课、说课、评课、集备、专题沙龙、觅秀讲堂等交流形式营造生动浓郁的科研环境和课堂创新氛围,不断推进觅秀课堂深入发展,努力形成各学科和各教师课改新规范。审时度势,及时总结项目实验过程中优秀成果,鼓励教师创新成果,积极选树教师典型,及时推广先进典型。

5.坚持依法治校和政策倾斜。

学校进一步完善项目研究制度框架和条块标准,构建iso9001-2015标准化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落实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要求,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标准和相关配套政策,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适时制定和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机制,向全面育人、全面课改、项目研究一线教师倾斜,为学校全面实施课程改革背景下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改革更加流畅和高效。

九、时序进度

1.2016223日至3月底,制定方案、成立组织、全面启动。

把该实施方案列入学校年度发展计划和十三五教育发展主要工作和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认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全面推进项目实验实践。学校发动全体教师,全员培训,全员全学科参与研究。学校整体设计好实验方案,分两年至三年实施,并制定好第一阶段即学期内单元和跨单元教学整合的实施方案,提出“总分总”单元教学指导意见。学校组织好青年教师风采课、课改带头人示范课、改能手观摩课和学科展示课,从项目感知、到项目适应、再到项目顺应。发挥好学校项目中心组和课改中心组的作用,贴心跟踪、认真诊断和帮扶项目推进过程中相对薄弱教师,做到一个不掉队。在第二、三周进行全体教师单元课程整合方案的检查、完善,确保课程的高度和系统性以及与单元教学的协调性。学校要充分调查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学生学科学习状况、学校各类学习活动开展情况、学生学习基本素养情况、国家和社会对学生学习新的要求等等。在此基础上做出关于学习的价值判断,逐步推进评价标准的创设。 

2.20164月,基本建构、合作交流、养成习惯。

教师学习课程课标,分备课组开展研标验标课活动,组织开展学科课标和课程整合理论考试,完成对导学案设计的指导,基本构建成基于课程整合的单元教学标准。聘请有广泛影响力的课改专家名师作为学校教师发展团队导师和辅导员。举行班级自主管理和团队文化建设评比展示活动,推进学风建设。学校要建立相关的激励和评价标准与机制,以进一步打磨该项目实施标准,保障和引导课程整合以科学有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进行系统学法指导和习惯培养,形成与该模式相契合的学法和核心素养。在省市教育专家悉心指导下,对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并最终定稿。

3.20165月至至815日,打磨修正、建立规范、整体达标。

通过课改带头人创新示范课、全体教师创新课大比武活动、青年教师优质课活动、认真总结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第一阶段模式新成果、新典型、新突破。全面调研诊断学校音、体、美、信息学科项目推进情况,做好价值与效果分析,形成统一规范和学科单元教学特色。7月初,组织全体教师在专家引领下,进行课程与教学的培训,全面提升课程与教学的眼界与宽度。7月中旬,组织全体教师做该模式的反思总结,以学科组为单位,形成行知合一兼具理论高度的操作范式。7月底,召开项目研究中心组研讨论证会,在专家指导下,系统提炼、科学合成,形成第一阶段单元教学整体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715日至815日,组织全体新分配和调动老师开展系统课改培训和该模式理论实践培训。 

4.2016816日至20172月,跨段单元整合,稳步实施,整体达标。 

20168月中旬至8月底,学校和全体教师认真研制新学期全面课改方案和该模式第二阶段即跨段单元整合,制定好跨段单元课程整合和教学整合的实施方案,做到全年级、全学科放开,同时建立新的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整合标准与体系,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规范。探索实践早自习和自习课学习要求,即“一统三分”:统一目标、分段设计、分类指导、分层自学,让学生学习更加充分、个性和自由。

5.20173月至20178月底,跨学科单元整合,争取50%教师达标。

学校和全体教师认真研制新学期全面课改方案和该模式第三阶段即跨学科课程整合和主题单元教学整合的实施方案,在保证原有的第二阶段水平基础上做到全年级、全学科全面推进,让50%教师达标和引领,同时建立新的跨学科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整合标准与体系,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规范。同时,建立一系列新的课堂教学规范和标准,包括学科大单元教学标准、各类活动课程大单元教学标准,以形成一套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规范、自信表达的要结合整合要求作新的调整,建立一套新的学习评价体系。

6.20179月至20182月,全学科单元整合,争取25%教师达标。

学校和全体教师认真研制新学期全面课改方案和该模式第四阶段即全学科课程整合和主题单元教学整合的实施方案,在保证原有的第三阶段水平基础上做到全年级、全学科全面推进,让25%教师达标和引领,同时建立新的全学科课程和各学科课程整合标准与体系,形成新的课堂教学规范,校内外资源整合和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整合,积极构建初中大单元课程和大单元教学,形成大单元整合的系列化社团活动课程和学校课程。进一步打磨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

7.20183月至20188月,全面铺开、全面融通、及时结题。

按照学校全面课改方案和该模式实践方案全面推进,固化大单元教学,让更多教师全学科单元整合。系统开发基于课程整合的单元校本课程、社团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与主题活动课程,建构完整的国家、地方与学校课程体系。形成科学完整的契合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评价体系,完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架构,减轻学生不必要负担,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十、预期成果

1.教师根据课程课标吃透教材,课程与教学融为一体,课程整合与教学整合融为一体,大单元课程与大单元教学融为一体。

2.教学三维目标为主线,以主题单元为基础,组成一个知识整体或意义整体进行整合,针对初中整个学科核心知识能力体系做好整体规划,不是单单知识内容整合

3.注重课程与教材的拓展性,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能与自然、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整合最终达成国家、地方、学校课程整合,促进整体课程结构优化和大单元教学创新。

4.一切学习内容即形成课程,实现整个学科、整个教学和整个学习,学校最终形成基于课程整合的大单元教学的课程、教学、学习、实践、管理、评价的一体化

5.整个育人过程真正有目的、有意识,有机协调,整体和谐,形成本学科的学科信仰、学科价值观、学科素养、学科育人目标使整个教育功能实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