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账号登录 微信扫码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保障服务>>正文-> 

拒绝校园欺凌 守护成长安全——觅秀街中学开展防欺凌法治专题讲座

9月24日下午,觅秀街中学邀请江宁区人民法院田法官,为全体师生带来一场主题为拒绝校园欺凌的法治专题讲座。此次活动旨在强化师生法治观念,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切实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IMG_256

明晰边界:揭开校园欺凌的面纱

讲座伊始,田法官就解读了什么叫校园欺凌,指出校园欺凌学生间蓄意通过肢体、语言、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的伤害行为,并将其划分为四类:身体欺凌包括推搡、抢夺财物等;语言欺凌涵盖辱骂、起侮辱性绰号等;社交欺凌以排挤、孤立同学为主要表现;网络欺凌则涉及传播丑照、造谣等行为。通过分类解读,师生对日常可能存在的欺凌行为有了更清晰的识别能力。

接着,田法官结合校园场景举例:课堂上的恶意嘲笑、朋友圈里的谣言散布、放学路上的拦截索财,这些看似小事的行为,实则都可能构成校园欺凌。生动的阐释让同学们对欺凌行为的界定有了清晰认知。

IMG_256

警示后果: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在危害解读环节,讲座结合法律条文与实际案例指出,严重欺凌行为可能触犯《刑法》《民法典》,欺凌者或将承担法律责任,其监护人需负责民事赔偿,学校也需履行管理职责。同时,欺凌对受害者身心造成伤害,可能导致焦虑、自卑等问题;对欺凌者而言,易形成暴力倾向,影响未来发展;旁观者冷漠也会助长不良风气,这些内容让师生摒弃欺凌是小事的错误认知。

欺凌不仅带来法律后果,更会对受害者造成长期心理创伤,甚至影响其人格发展,而欺凌者自身也易形成暴力倾向,陷入违法犯罪的恶性循环。

学会反抗:构建三维防护网

针对如何对校园欺凌说不,田法官提出自我保护、及时求助、主动干预 的三维应对策略。提醒学生,遭遇欺凌时要保持冷静,避免激化矛盾,同时牢记不沉默、不隐瞒原则,第一时间向老师、家长求助,必要时可拨打110报警。

IMG_256

讲座的最后,我校法安飞霞主任表示校园里的温暖,从来不是某个人的事情。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做到不做欺凌者,坚守底线;不做旁观者,传递善意;不做受害者,勇敢求助。当我们把这些行动融入日常,就能让校园变成真正安全、安心的成长空间。

撰稿:杨飞霞

校对:何美萍

审核:张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