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是重要的语言技能之一。阅读是培养学生英语思维、增强学生理解能力、准确表达思想,进而学好英语的重要途径。初中阅读课教学是让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主阵地。新课标建议教师要关注对教学内容得分析,深入开展语篇研读,把教学的重心从关注语言知识教学转向关注语篇和主题意义的探究,从而不断提升阅读课教学效率效益,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英语阅读课教学效益效率,不断提高我校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2024年12月3日,英语组七年级徐雪萍老师开设了一节课外阅读研讨课。新课标教学建议部分,要求教师要深入开展语篇研读,在研读语篇时,要重点回答What、Why、How三个基本问题。在深入分析文本后,她针对这三个基本问题进行了回答:
What: 本文阐述的内容有关《查理和他的巧克力工厂》,文章对该本书首先做了简单的介绍,接着阐述了查理的真实家庭情况是贫穷的,但是查理的家庭氛围十分快乐,并且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幸福的概念理解,认为爱就是幸福。
Why: 查理的家庭情况是贫穷的。但是他们的心态是积极向上的,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是什么,可以抵御困难,培养学生对于幸福的概念和理念理解。幸福不仅仅是爱,还可以是积极的心态以及来自朋友和家人的支持,对于学生们来说具有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How: 本课的语篇内容是作者对《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的阅读感受,作者与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的理解。本文分为四个部分,书本的简要介绍、查理的现实家庭情况、查理家庭的快乐生活及作者的评价。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作者对于本书的感受为”the exciting story””The book was full of magic”。第二部分介绍了查理的真实家庭情况是贫穷的, 他的四个祖父母仅仅住在一个只有一张床的房子里。查理的家庭没有食物吃,冬天的整个晚上都很冷。第三部分与第二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讲述了查理的家庭事实上很快乐。在晚上,查理会和祖父母坐在一起,听他们讲故事。查理的父母也会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家庭都忘记了饥饿与贫穷的生活。第四部分作者阐述了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作者认为爱即是幸福,爱能够克服一切,并且运用了奥斯卡·王尔德的话证明了爱对于幸福的重要性。
基于以上文本研读,在结合学情的基础上,徐雪萍老师采用了主流的Pre-reading、While-reading以及Post-reading教学范式来设计本节课。读前,首先使用三幅图让学生们探讨能看到什么以及图上的人在干什么,其次再运用四幅图让孩子们描述四种家庭生活,从而讨论自己的家庭快乐时光是什么样的。读中,首先进行扫读,让孩子们默读利用连线的方式找出每段的大意。接着运用细读:针对每一段提出了一些具体性的小问题,为什么作者认为这本书是令人激动的一本书?查理的家庭什么样,他们快乐吗?并且在阅读第三段时,让孩子们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查理的幸福家庭情况。最后让孩子们在找出作者对于幸福的观点同时,让孩子们自己表达对于幸福的观点,并且表达能够从“幸福”当中收获什么,得出爱并不是唯一能够得到幸福的东西。读后,让孩子们写出自己家庭的温暖时光,在班上分享,并且表达一下自己对于自己家庭现状的感受是什么样的。拓展部分,让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对于作者来说,想要获得幸福,什么真正重要,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爱真的能够克服一切吗?接着让孩子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最终回归到文本:Is the story really full of magic?并且引出家庭成员相亲相爱能够给我们带来幸福。让孩子们与此同时为文本想一个标题:Love can bring happiness/Love can overcome everything.
课后,备课组全体成员进行了集体研讨,在充分思考与肯定的同时,也积极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例如,要进一步加强对于文本的深入分析、PPT的设计要更加规范完整等。最后陈国安组长做了活动总结发言,他指出,读前、读中、读后的活动需要围绕主题意义的探究这根主线来开展,活动类型力求多样,要巧妙运用思维导图来让思维可视化,让知识结构化,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和提高孩子们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他强调,阅读课教学设计它的目标要指向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要基于文本,深度挖掘文本,通过不同层次的真正阅读,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入纵深,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相互关联和融合发展。
撰稿:徐雪萍、陈国安
校对:李中原
审核:李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