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11月20日上午第二节课
地点:七(3)班教室
主题:组内听公开课及研讨
活动方案:
组内听公开课并进行评课交流;
活动记录:
一、组内上公开课
1.关冰洁老师在七(3)班教室开设组内公开课——《小圣施威降大圣》。
2.关老师从大圣和小圣的“变”与“降”,梳理情节,驰骋想象。在这个过程中,理清楚文章的思路,在大圣与小圣的变化对比中,体现了“无一事不幻,无一事不真”的结论。任务二:读“降”之形象,各有千秋;默读二圣变化斗法的片段,批注性格变化。同时,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二人的内心独白,读出人物的个性;任务三:解“降”之矛盾,领悟成长。
二、评课交流
闫老师点评
优点:1. 课件图文结合,尤其是词云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思路清晰,由情节到人物,再到对“矛盾”的分析,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主旨。
3.整体阅读和精读相结合,课内文本和课外文本相关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人物成长。
建议:1.读音要准确,如“蟠桃”“孙悟空”。
2.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锻炼表达能力。
3.揣摩人物语气的任务,可让读的同学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人物语气,然后生生评价,如读得不到位可再找同学演绎。
何校点评
优点:1.备课很用心,课前做了大量的研究,教学中补充的评论“一猴,一神;一逃,一追;一诙谐,一庄严。”“无一事不幻,无一事不真。”运用得恰到好处,既有对本文情节的高度凝练,也有对本书艺术造诣的高度凝练。
2.学习活动设计很巧妙,能结合原文,由两个人物,关联到神性与猴性,再由猴性关联到神性,引领学生体会到孙悟空西天取经之路,是修心之路,是成佛之路,真正实现了由一篇文章的阅读关联到整本书的阅读。
建议:内容可稍精简;过渡还需更自然;板书还需更清晰。
过程性材料:签到簿、活动照片、活动记录
撰稿:邓雪芹
校对:李中原
审核:李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