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年10月10日下午第二节课、第三节课
地点:七(4)班教室、教师办公室
主题:听关老师《猫》授课及评课交流
活动方案:
1.下午第二节课开设公开课;
2.第三节课进行评课交流。
活动记录:
一、青年教师上公开课
1.关冰洁老师在七(4)班执教组内公开课,课题《猫》。
2.组内所有语文老师参与听课并记录:
(1)人之常情——创建三只猫的档案。
从来历、外形、性情行为、结局、我的情感变化几个角度加以比较。
(2)借助“科技手段”现场复原三只猫。
这三只猫,你喜欢哪一只?
(3)人之常情——探究第三只猫命运的根源。
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芙蓉鸟被害案卷宗。
(4)人性之光——一场穿越时光的对话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你如何理解?偏见——愧疚——平等
写:对郑振铎先生,我想说……
说:与郑振铎先生“连麦”,直接对话。
二、开展评课交流
1.亮点:课件新颖、材料丰富、注重方法指导,特别是AI技术的运用很新颖,“人性之光”探讨具有启发性。
2.具体建议:
闫老师:郑振铎的声音不同步的问题需要调整,之前的记录要删除;课堂语言需精炼,让学生多说;主旨的呈现需要再次引导;保证小组讨论时间。
朱老师:AI具体化,让学生找“偏见”,从猫到人,让学生总结;没有展示问题。
陆老师:问题描述不够明确,过渡语需要更连贯。
何校:教师说得太多,让学生多说;不要打断学生的发言;PPT呈现需要更加精简;过渡语需要更贴切。
过程性材料:签到簿、活动照片、活动记录
撰稿:邓雪芹
校对:李中原
审核:李宏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