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账号登录 微信扫码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您现在的位置:学校文化>>正文-> 

校本化生活课堂的建构和实施路径的研探

南京市觅秀街中学 白连顺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教育的影响是现实、广泛、持续的。进入新时代,随着各地各校新课程改革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积极实践,同仁们对生活课堂生活化课堂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探索、思考与争鸣,但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被大众认可的生活课堂内涵界定和体系建构。从文献检索和经验总结来看,当下学校推进生活课堂的视角不约而同地从突破教的困境出发,从教师教的角度来研究改变教,没有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研究改变学。再则,过于强调“教育回归生活”的观点,把生活课堂(生活化课堂、生活化教学)当做一种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和学科教学理念,大多是学科教学策略方法的探索。从目前实践来看,生活课堂一般遵循这样的模式:教师提供生活化素材(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素材、带领学生回归生活。这样的课堂,虽然关注了生活实际,调整了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但是,这只是学习内容上的翻新和炒作,不是课堂育人理念、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的根本改变,是一种贴牌而已,学生仍然是“带着镣铐起舞”,主体性、生活性、实践性缺乏。其实,课堂学习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课堂学习也不是一般的生活,不是简单的还原、复制和再造,课堂学习源于生活、基于生活、高于生活、为了美好生活,所以仅仅强调教育回归生活是不够的。

一、我校生活课堂的实施缘由

1.理论基础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所提的生活是一种全面完整的生活:个人的、社会的、大众的、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创造的等。同时这种生活是活的、健康的、有意义的、自由的、幸福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同时提出手脑双挥,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六大解放,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工学团、小先生制等策略,并在晓庄、育才等地创造性开展了丰富的生活课堂实践活动。随着当前信息技术、脑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无法准确预知和完全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教育发展,无法具体有效指导当下的生活课堂实践,只能给与理念和方向引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发布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的学习“四大支柱”观点,强调教育不可能也不适合满足那种无止境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教育应围绕这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培养人具有适应变革的能力。这四大支柱其实就是学会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当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教育方针都为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和发展路径,课堂要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课堂要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追求美好生活。为此,新课程改革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回归生活的课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随着新课改持续推进,2016年9月,《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提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显然,作为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离不开生活课堂的。

友善用脑是以人本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学)会学习为策略的积极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友善用脑坚持所有的学生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理念,强调“欣赏和充分利用每个学生大脑的特点,研究和把握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不能适应我的教学方法,那就让我教会他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学习。”友善用脑的课堂是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倡导“创设场景、诱发思考、引导结论”的教学原则团队学习多感官参与、音乐、补氧、健脑操、思维导图、冥想记忆等友善的课堂学习策略。友善用脑理念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有益补充,让我校生活课堂实践更加科学人文。

2.客观缘由

我校是一所保障房片区配套公办初中。保障房片区家长以拆迁安置、经适房、低保户、特殊问题群体以及做小生意等社会底层人群为主,他们文化水平普遍低,并大多忙于生计,对子女身心和学业关心不够,家庭教育普遍缺失或弱化。我校学生70%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生源多元复杂,发展差异较大,学习基础薄弱,大多在小学阶段就是应试教育的边缘者或淘汰者,对应试教育已有强大排斥力。同时,作为外来务工子女,孩子们从五湖四海来到大城市求学,为了改变人生,追求现代文明和美好生活,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差异是巨大的,要消除孩子们世俗观念、文化认知、生活习性和教育禀赋差异和隔阂,实现习性相交、心灵相通、文化融合、文明塑造,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主体意识和共同愿景,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和道德说教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学校爱的教育,需要学校公平的教育,需要学校生活的教育。

正如陶行知所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学习只有也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学习。生活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课堂具有普适性,它应该是生态的、自主的、开放的、人性的和时代的。当然,不同区域、不同校情生情,还是要因地制宜,因为这本身就是生活的需要。我校生活课堂不是机械僵化更不是单一狭隘地照搬照抄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而是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践行素质教育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从域情校情生情出发,新课改理念和友善用脑理念运用于课堂实践,以课堂为中心,将课程、教学、课堂和管理融为一体。我校生活课堂是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坚持、丰富与发展,是对当下各地各校生活课堂实践的总结、提升与创新。

二、我校生活课堂的基本内涵

我校生活课堂是学生学习与生活实践有机联结,基于学的自主、分享、生长的课堂。我校生活课堂的灵魂是坚持学生中心和学习中心,坚持学习即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学习我校生活课堂的根本目的是为美好生活而学习,让学习更有意义,让成长更美好自主、分享和生长是我校生活课堂的三个基本特征。

1.自主的课堂

学习首先是自主的。只有自主才是真实生活需要的,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生活能力和自律意识,做生活的主人。我校生活课堂尊重学生主体性和学习中心地位,充分开展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展示、自主点评、自主质疑、自主应用、自主反思、自主评价等自主学习活动,主动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生活课堂以学为中心不是体现在静态的学习展示、点评、问答上,而是体现在学教做合一,即体现在学为先、学为主、做为中心上,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体验对知识进行自主性地构建,学生全员、多维、多手段、多感官的实践体验。我校生活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既有老师“牵手”下学生主动探究,更有老师“放手”下学生自动参与和自主生成,释放学习潜能和激情。

2.分享的课堂

生活需要合作和共担,而这源于分享。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分享的过程。分享拒绝书本本位、知识本位、教师本位、考试本位和讲授本位。我校生活课堂拒绝单一讲授、灌输、训戒,知识、方法、技能、智慧、阅历、思想不是“教”给学生的,而是师生分享、生生分享的。课堂上分享时,老师不再想当然教条地设定生活情境和案例,不再条条框框具体限定活动,而是“引人入胜”。学生们则从自身实践和经验认知出发,充分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自由地表达阐释,自我“触景生情”。分享是合作、是包容、是交流、是倾听、是帮助、是启发、是点拨,分享是托底的,友善的。分享让老师告别知识权威,学会尊重和期待,从而促进师生民主平等和教学相长;分享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从而促进生生团结友爱和取长补短;分享健全学生个性,热爱生活,从而促进学生自主意识和生活素养;分享让学习回归真实社会规矩和朴素生活规则,从而促进学生自觉当担生活责任和社会责任。分享让学生融洽的、有尊严的学习,让学习真的发生,让学习更美好。

3.生长的课堂

教育即生长。学习是自然发生的,也应自然获得的。生活是自然的、真实的,只有生长,才符合生活的本性和身心成长规律。课堂仅仅将时间还给学生,学生活动多了,老师仍然围绕书本知识转,学生仍囿于书本知识学习,那不是生活课堂。生长需要汲取自然营养。我校生活课堂在遵循课程规律和学科特点的前提下,“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尊重学生天性和学习规律,有效联系生活和社会,提供适切的教育环境与策略,营造自由适切的学习情境、学科情境、生活情境。生长需要内生的动力。我校以学习者为中心,自主、合作、分享的理念皆围绕学习者内在学习动机的激发,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分享和评价中感受到快乐、挑战和动力,获得同伴和老师的认同,并实现自我认同促进学生内在自由和内生成长。生长需要持久的学习力。我尊重发展核心素养,注重引领和启发,强调(案例、故事、情境、体验、实践)探究活中形成可迁移的问题和能力,学习活知识,让学习更接地气,做到内心世界充盈,思想情感奔放,真正培养学习力与创造力。

三、我校生活课堂的行动规则

1.确立“总分总”大单元教学规则。

我校建立了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生活课堂体系与规程架构。我校“总分总”大单元教学是导言课、整合课和反刍拓展课的一体化。导言课以整体预习和学法指导为主,以有价值的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在前置性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度预习,整体识记、建构和问题梳理,初步勾勒思维导图;整合课以探究案为学习载体,联系生活和社会,学习过程突出自主、互动、体验、探究;反刍拓展课以体系建构为主,细化思维导图,以实践、思维、情感为导向做专题拓展。整合,既突出要点算减法,对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强价值不高的的学习内容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宜地合并、省略、删除、弱化;更重视探究体验算加法,对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富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做到因地制宜地拓展、延伸、补充、强化,实现教学的生本性、实践性、开放性。导言课为整合课作铺垫,反刍拓展课要有重难点的反馈和实践拓展,不是导言课的简单重复。“总分总”单元教学更符合学习认知规律,坚持探究性合作和生成性拓展,最终聚焦典型生活体验,从知识传授走向智慧生成,从碎片化浅层学习走向系统性深度学习。

2.确立生活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为推进生活课堂,我校从教的层面建立文化学科评价标准、活动课(音体美信)评价标准和评析(复习)课评价标准。文化学科按“预设迁移”、“自主建构”、“对话表达”和“聚焦生成”四个环节开展教学,音体美信学科按“预设迁移”、“达标示范”、“活动建构”和“拓展总结”四个环节开展教学,评析(复习)课按“预设启思”、“自主建构”“合作探究”和“验学总结”四个环节开展教学。每个课堂环节设有相应的评价标准,都以学为中心,有效联系生活和社会,有机彰显体验性、生命感和价值观。将基于课程整合的“总分总”大单元教学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自主、分享、生长”的核心思想融入学习中,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堂基于环节而不拘于环节,全面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3.确立生活课堂学习评价标准。

确立学习目标、设计课堂活动、制定活动规则是我校生活课堂的关键环节为推进我校生活课堂,我校从学的层面建立课堂学习评价标准,以落实学习目标,规范学习活动,提升学习品质。我校生活课堂学习评价分为“预习”、“倾听”、“合作”、“展示”四个维度“预习”是评价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预备情况,“合作”是评价小组成员在讨论、展示、点评、互助时的学习情况,“倾听”是评价课上学生学习投入度、关注度情况,“展示”是评价课上学生合作展示、互动点评、质疑释疑、总结反馈的情况。课堂学习评价贯穿课堂学习全过程和课堂每一个学习环节,评价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重激励赏识和及时反馈。

四、我校生活课堂的实施路径

1.导学案搭建自主学习脚手架。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引导,导学案则搭建了有力的“脚手架”,让学生援引而上。各科导学案(预习案、探究案、实验案等)都从课程的高度出发,以学科育人和融入生活为核心目标,尊重学情,根据大单元教学整合要求和学科特点来编制。导学案学习目标简化恰当,学习提示引领学生自主预习,探究问题设计与学习目标匹配。课堂要有效联系生活和社会,关键要聚焦有意义的生活和学生需要的生活。每份导学案至少设计1个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有探究价值的活动,把知识学习、能力训练和思维创新培养放到学生生活实际中,有典型性、情境性和开放性。

2.课堂规则助就育人内在品质。

懂规则、守规则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每个学习环节要明确学习目标、内容、要求等规则,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合作讨论、展示点评,让学生的手脑、思维都动起来。课堂上老师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来讲解目标、活动、规则,而学生课堂自主学习活动不少于2/3时间。课堂上互动点评不是照本宣科对答案,不是简单的还原生活,不是师或生的单口秀和独角戏,而是以“三个回归”为路径,突破单一单向的师生互动、生本互动局限而进入多维热烈的“生本生”互动,在反思和评价中对问题获得更深的理解,促进高阶思维和综合能力。回归课本,即回归学习目标及课本有关基础知识,解决好“从何处来”;回归题目,即回归展示本身,分析已知、未知、设问和求证推导过程,解决好“是什么”;回归生活,即联系学生实际和现实生活实际,点评知识点、能力点、规律、方法,解决好“到何处去”。三个回归,既照顾到书本学习和理论学习,不回避间接经验和间接生活,更实现知识、能力与经验、生活相互联结,学习活知识,培养活能力。

3.“三自”评价促团队学习生活。

自主离不开合作,自主学习离不开团队学习和团队生活。各班建立若干4至6人围坐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每天在一起学习、生活、活动。学习小组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更便于学会交往和融入生活。我校学习小组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状态和思维倾向性分组,遵循分层设组、组内互补的原则,以便于组内同学没有落差感,便于老师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课堂小组学习规则明确,有效分工,全员参与,充分热烈高效,杜绝泛泛讨论,既解决疑问达成共识,也可形成有价值的共同疑问,放到全班解决。小组展示交流丰富多彩,落实多维度、多形式、多感官展示,学生大胆自由地表达观点,重视原生态展示,允许答错,提出新的质疑。小组同学共同遵守小组规则约定、目标计划和分工职责,遵循学校“三自”评价开展团队学习。“三自”是指自主教育、自主学习、自主生活,其中自主教育是前提和根本保证,自主学习是核心和关键,自主生活是源泉和基本归宿。“三自”评价不是终极性评价,而是全面评价和过程评价与多元评价;“三自”评价不限于德育和智育活动,而是贯穿于学生每天学习生活全过程和整个初中三年学习生活。同时,“三自”评价最终植根、服务和回归自主生活,让评价聚焦生活,促进评价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