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文件
江宁教字(2018)111号
关于举办2018年江宁区第四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的通知
各中小学、幼儿园、高职校:
为贯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数字资源推动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提高一线教师数字资源的设计、制作与应用能力,推进优质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提升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水平,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根据《南京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通知》的要求,经研究决定组织开展2018年江宁区第四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
具体要求如下:
一、竞赛目的
本次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旨在促进中小学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数字技术,编制优质系列教学视频资源,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探索特色鲜明、自主研发的创新型教学资源,逐步推动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
二、参赛对象
全区普通中小学、幼儿园和高职校的在职教师均可参加本次竞赛,本次竞赛采取线上申报和线下评比的方式。
作品上报说明
学校自行将作品上传至“南京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平台(http://ds.nje.cn/account/login)平台开放时(11月5日之后)会另行通知注册登录方法。
学校按照《南京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的通知》要求在2018年11月5日-12月10日完成作品上传工作,12月11日12月19日将组织专家对学校上报的作品进行区级评比,12月21日前将区级评比的优秀作品通过平台提交参加市级的比赛。
每件微课作品署名最多3人。参赛作品及材料须为本人原创,不得抄袭他人作品,侵害他人著作权。此次竞赛的活动说明及流程、评分规则及作品创作说明等要求,请参见市级比赛规定,详见附件。
未尽事宜,请与区电教中心丁进平老师联系,电话:52183356。
附件:
1.南京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说明及流程
2.南京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评分规则
3.南京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课竞赛作品创作说明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
2018年10月15日
附件一:
南京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说明及流程本次竞赛采取征集系列微课的方法,围绕某一主题(参赛者自定)制作不少于三节的系列微课,系列微课中的每个作品需内容独立,教学环节完整。系列微课作品之间可根据教材体系形成系列,也可围绕自定主题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所选主题应符合学科特性以及实际教学中的实用性。
参赛内容应以教育部颁布的《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自选内容,精心备课,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及手段,设计课程,每节微课录制时长为6至10分钟的视频,并配套提供作品创作说明文本、作品附件等辅助材料。除国家课程外,鼓励各中小学教师上报校本特色课程、创新课程系列课,并按照竞赛统一要求提供课程材料。
本次比赛征集系列微课作品,其中包含:围绕某一主题最少三节微课视频、作品创作说明、附件等,作品上传方法以市电教馆后继通知为准,具体操作步骤请参考平台上的使用说明和帮助文楷。
1.教学视频制作要求
上传的祝频文件技术参数如下:
类型 | 用摄像机、手机等拍摄的以动态画面为主的视频 | 用录屏软件、PPT等电脑软件制作的以静态画面为主的视频 |
比特率 | 3M | 400k |
帧速率 | 25帧 | 15帧或25帧 |
视频格式 | MP4 | |
时间长度 | 系列微课中单个作品6-10分钟 | |
文件大小 | 单个视频不大于300M | |
分辨率 | 1280×720或1920×1080 |
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符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微课视频片头应显示学科、教材版本、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视频内容根据具体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求可以是教学内容分析与讲解,操作过程演示与示范等,根据实际要
视频中可插入动画等煤体形式
2.作品创作说明填写要求
用于帮助使用者清晰了解“微课”资源的知识背景与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包括:
(1)微课作品名称、介绍及围绕主题说明
提供参加本次竞赛的系列微课作品的名称和简要介绍,特别是对系列微课围绕的主题的阐述,该阐述必须符合学科教学特点及实用性。
(2)教学需求分析
①适用对象分析:明确使用系列微课中单个“微课”资源的教师(学生)应具备和相关联的知识或技能。
2学习内容分析:明确系列微课中单个“微课”资源的学习内容或知识点,以及该知识点在学科课程知识中的作用与地位。
③教学目标分析:明确系列微课中单个“课”资源的教学目的或作用,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教与学中的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
3)教学过程设计
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4)学习指导
(5)配套学习资料
(6)制作技术介绍
参赛教师需登录http:/wkds.nje.cn下载作品创作说明文档模板填写完毕后按需求上传至竞赛平台。
3.附件要求
围绕系列“微课”内容,除视频外,为教师(学生)进一步学习提供其他相关的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练习与测试、反馈与评价等资料。
附件采用压缩包形式上传,文件格式为ZIP或RAR,文件大小不超过200MB。
附件二:
南京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活动评分规则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指标说明 |
主题与内容(25分) | 选题明确(10分) | 主题选取科学、合理,尽量做到“小而精”,系列资源中各个微课围绕主题紧密,单个微课之间存在相关性,同时单个微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和示范性。 |
重点突出(10分) | 能突出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能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 |
内容科学(5分) | 内容严谨充实,无科学性、政策性错误,能反映社会和学科发展。 | |
设计与安排(25分) | 设计合理(10分) | 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组织与编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与学活动有机结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
方法适当(10分) | 能根据教学需求选用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合理,教学媒体选择恰当,教学辅助效果好。 | |
形式新颖(5分) | 构思新颖,富有创意,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工具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 | |
表达与讲解(20分) | 语言清晰(10分) | 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富有感染力。 |
表达形象(10分) | 教学过程主线清晰,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逻辑性和启发引导性强。 | |
技术与规范(20分) | 技术规范(15分) | ①微视频:时长不低于6分钟、不超过10分钟;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等;微课视频片头应显示学科、教材版本、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 |
②作品说明创作文档应包括:微课作品名称和介绍、教学需求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指导、配套学习资料、制作技术介绍等。 | ||
结构完整(5分) | 作品除包含微课视频,还包含较全面的辅助扩展资料:如多媒体课件、练习与测试、反馈与评价等。 | |
效果与评价(10分) | 目标达成(10分) | 能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 |
附件三:
南京市第五届中小学教师微课竞赛作品创作说明
微课作品名称 | 提供参加本次竞赛的微课作品的准确名称。 | |
微课作品简介 | 提供参加本次竞赛的微课作品的简要介绍。 | |
系列微课围绕主题说明 | 就系列微课所围绕的共同主题做详细描述。 | |
教学需求分析 | 适用对象分析 | 明确适用该“微课”资源的教师(学生)应具备和相关联的知识或技能。 |
学习内容分析 | 明确该“微课”资源的学习内容或知识点,以及该知识点在学科课程知识中的作用与地位。 | |
教学目标分析 | 明确该“微课”资源的教学目的或作用,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教与学中的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标。 | |
教学过程设计 | 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哪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 |
学习指导 | 例如:请在预习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study skills时使用本视频,并尝试在观看后使用英语谚语进行交流。另外,英语谚语还有很多,可以去网上搜索更多进行不断的积累。 | |
配套学习资料 | 例如: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 | |
制作技术介绍 | 使用的制作软件;制作的简要流程。 | |
注:表格右侧框的说明文字,仅供参考,请在填写正文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