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长华
考完了试,匆匆赶往机场,匆匆拿到了登机牌,匆匆到达登机口……
等待
坐在那儿静静地等待,思绪万千,远方的广州,什么样的城市,我期待着,期待乡村教师培训学院第一期研修班……
突然,我听到航班延误的消息,刚刚燃起的憧憬,离我远了点。我只能静心等待,看着眼前匆匆的过客。
夜幕降临,我来到了广州,看到的不再是匆匆的行人,而是“北上广”独特的夜景。开放的城市,华丽的街灯,穿梭的人群;不同的人,说着不同的方言,坚毅的目光,包涵着对将来的憧憬……我也期待将来一周的培训。
倾听
大家、平民,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教育故事,我静静地倾听……
中国特色,农村发展,农民富裕,中国才富强。中国特色教育,走农村之路,农村包围城市,强农村教育,中国教育才强。让农民的生产方式改变、思想解放、精神成长,农村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先做人,再谈能力发展”是教育之根本,他是陶行知思想“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体现。教师要具有“家国情怀、智慧的爱、打破知识边界”的精神。
“学生是庄稼,老师是农民。”农民施肥、浇灌,等待庄稼生长、成熟、收获;教师为学生成长提供条件,静待学生成长,做一个幸福的教育者。学校的产品是课堂。新课改打破常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创新课堂,学以致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人。
有位老人指点深圳的崛起,另位老人开创中国私立教育先河——“私立华联学院”。八十八岁的侯老先生,历经抗日战争,新中国诞生,抗美援朝,十年动乱,改革开放,创办“私立华联学院”。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从辽宁来到遥远的广州。教俄语,在牛背上学日语,在华南师范大学开办了日语教学。他说,坏事也是好事。解放前,家族被镇压,我加入了共青团,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十年动乱被批斗,我学会了日语,开办了华南师范大学第一个日语专业;退休了,我创办了全国第一所私立学校——私立华联学院;现在每周还上六节课,实践中体验陶行知思想——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学陶践陶已二十载。
三十年的农村教师,二十年的农村学校校长;围绕家乡的大湖走了一圈,没肯走出农村教育的程永康。《乡村教师的诗和远方》,承载他三十年诗般的乡村教师生活,唯一的遗憾就是找老婆迟了,还是同学介绍的妹妹。蛇窝惊吓,有些胆怯,却没有退缩,有学生、读书、写作,诗般的乡村生活。教学质量前例,心理学本科二级咨询师,写了上百篇论文,在数学核心期刊发表了几十篇。曾经“三拒”:一拒领导,到县城一中工作;二拒教授,到合肥工业大学读研究生;三拒恩师,到行政部门工作。他离不开学校,离不开学生,离不开课堂,现在还带一个班的数学。这就是程校长的“家国情怀”。
刚毕业的大学生,特岗教师吴培。他带着梦想和憧憬,沿着河走,来到了阜阳五台小学。荒凉的地方,简陋的校舍,让他傻眼。领导不支持,家长不理解,让他心凉。秉着对教育的情怀,他买书、读书、写读书笔记,每天一篇叙事;与学生一起读书、写读书笔记,一个月,一百天,三百天,……得到远方好人的支持,一捆捆书邮寄而来;家长也买书、读书,写了一本本读书笔记。“每日送一生”活动,了解每位学生,每个家庭,走进每个学生,走进每个家庭。三年如一日,还在继续,从而获得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
花开
那些天,那些人,那些事。我感动,我激动,他们静待花开。
家国情怀。是一种发自内心,心系国家,心系千万家庭,高远的朴素的教育理想。顾久、唐勇奔波在乡村教育,为乡村教育呐喊;侯老先生只为穷人的孩子能上学;程永康校长只为诗般的乡村教育;吴培老师艰难地行走在乡村教育的路上。在觅秀街中学,何主任三年如一日,早出晚归,送走了一届学生。我当班主任时,两个月时间,全班学生家访一次;我教数学时,为学生补差,为优生提高;这就是教师的教育情怀。作为一位乡村教师,小到对一个学生智慧的爱,引领学生成长,改变一个农村家庭的未来;大到乡村教育的崛起,中国教育的腾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立足岗位,心具家国情怀,做平凡的教育者。
继承创新。继承陶行知教育思想,创新地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学习陶行知,学习他为乡村教育的精神,敢于创新教育。侯老先生没有赶潮流,创办了私立华联学院,遵循陶行知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白校长提出的“生活课堂”,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创新。体育教育教学遇到了诸多问题,改变现状,继承与创新赋予课堂活力。“趣味课堂”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的发展与创新,变则兴,怠则亡。
幸福教育。静待花开,是教师的幸福。当代的教师不能总是静待花开,也要自身的幸福。幸福生活。随着教师经济收入的增加,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再三十年的乡村教师,家庭生活拘谨。程永康校长开玩笑地说,老婆都找不到,还是同学介绍的妹妹,迟来的幸福生活。幸福成长。三年成长,吴培获得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仍“沿着河走”。三十年成长,程永康校长荣获无数荣誉,他沉静在诗般的乡村教师生活。八十八岁高龄,拥有“私立华联学院”,仍沿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向前走……
路慢慢修远兮,家国情怀树教育,严寒酷暑何惧怕,一心走在跑道上。继承创新是出路,学生成长是目标,趣味课堂是模式,积极参与练身体。幸福教育是时尚,静待花开不唯一,走在田间到万家,乡村教育成诗篇。
“初心”不改
顾久先生的回归教育的“初心”,正如对教育的“初心”不改。何时?我的“初心”,是上师范学院,是站在三尺讲台上,是与学生们促膝谈心……不记何时。
走进校园,看见学生,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洋溢着幸福,那是我的初心,让学生沐浴在笑容、幸福中,茁壮成长。每天教书育人,絮絮叨叨,学生见我有点烦,比我爸爸还要烦;二十岁的我这样,四十岁的我这样,现在的我还这样,初心不改。选择教师,就选择了平凡,做琐碎的事,做平凡的事,周而复始,不争朝夕,静心等待,初心不改。选择教师,拥有家国情怀,心系学生,心系国家教育,用我的热情点燃教育新篇章,初心不改。选择教师,拥有一颗坚韧的心,走继承创新之路,初心不改。选择教师,做幸福教师,静待花开的幸福,自我成长的幸福,生活美满的幸福,初心不改。
回家
汤勇局长的教育回家之路,指明乡村教育的方向。唐静校长的生活教育,让陶行知教育思想落地生根。
晓庄学校淹没在城市的喧嚣中,没有当时田间小路,而是车水马龙的柏油马路;然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已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我从陶行知的晓庄学校南京,来到了广州,参加“首届乡村教师研修班”培训,倾听陶行知思想的践行者的故事,感悟成长。我坚信,带着行知思想,践行觅秀课改,打造生活课堂,让行知思想发源地南京焕发新的生命力。
飞机带着我的思绪,满满情怀,初心不改,再次出发。